十二岁的女子,半大不小的,却未真个懂事,对什么都好奇,也容易人云亦云。
“这我不知道,我去钱塘的时候,秀姐姐已经回京城了。”赵云锦道,她在钱塘时,因着全氏当权之故,她多数同章氏都是待在衙门后宅,并不去打听东家长西家短的。
“你真是的,怎么问你什么都不知道?我是听彤姐姐说的,总之是挺不要脸面的。”赵云摇着头有些不屑的道。
这时,两人听到了阿黛的脚步声,连忙回过头来,见到阿黛,连忙从那廊杆上跳下来,齐齐全阿黛行礼:“见过嫂嫂。”
“再说什么呢?”阿黛自是听到她们之前的话了,这会儿只是故意问道。
听着阿黛的话,赵云锦正要老实的回话,那赵云笙连忙拉着她:“嫂嫂,没什么。”
“云笙,开始读书了吗?”阿黛问道。
“读了,我九岁就开始启蒙了,到现在已读了三年了。”赵云笙道。
“那孔子观于周庙那一篇读过吗?”阿黛问道。
“何止读过,我还会背。”赵云笙说着,便背负着手背道。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
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
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
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赵云笙背来,十分的流利,显然是下了功夫记下的。
这篇文的大致意思就是孔子参观周庙,看到一个倾斜的器皿,便问守庙的是什么,守庙的说是座位右边的器皿,孔子又问,听说这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水装到一半则正直,是这样吗?庙祝回答说,是的,于是孔子便让子路取水试之,结果果然是对的,而后半段则是教导谦虚谨慎,不可自满,水满则溢的为人处事之道。
这篇文是大户人家教导子弟必学的一篇文。
“那你能告诉嫂嫂,孔子为何让子路取水试之?”阿黛盯着云笙问。
听着阿黛的话,赵云笙先是一愣,随后脸有些胀的通红,先生在教导这篇时,自然是解释的十分清楚的,许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