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一个比一个厉害。
不错,阿黛用这副对子,表现的并非诗词才华,而是心思。一翻巧心思。
分别取自两首诗,却对仗工整,更于景相适宜,这份巧心思颇让人赞同。
其实,这拜月诗,阿黛不管是做的出色,还是不出色,都有些两难的。
做的出色,虽然让人看到了她的诗词才华,但自古女儿家的诗词才华大多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并不真正为人所关注,反而会给人留下恃才傲物的印象。
而若是做的差了,那便又要让人小瞧了。
如今,这样一副对子,取自前人之精华,又恰到好处的体现此时之景色,而能够从诗堆里面,分别取出这样两句,本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才华已不用说了。
但这种才华却并不耀眼,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总之一切都体现在一个得体和用心之上,更表现了阿黛的诚意。
各家妇人都是精道之人,又岂能看不出阿黛的良苦用心。
不管如何,这一幅对联已经让大家记住了阿黛。
不远处,桂楼上,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赵昱同康王在一起。
如果说赵昱是钱塘的纨绔,那今年二十岁的康王则是京城最大的纨绔,就是他当年花了六百两银子从王成手上买得玉鹑,让王成淘得第一桶金。
可以说,两人在外人眼里,那正是臭味相投。
“世子爷,王三姑娘做的拜月诗拿到了。”赵苍这时过来,将手上的纸递给赵昱。
赵昱打开一看,随后便哈哈的大笑起来,这丫头莫不是长了个七窍玲珑心。
倒是害他白担心一场了。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风吹云动啊。
“一弹流水一弹水,半入江风半入云。好对子,更重要的是那股意境。”另一席上,聂纪堂读着对子。
“聂大人看的是什么?”一边谢老御医问道。
谢老御医今年六十多了,本来这样的盛会他是懒的来的,只是桂园主盛情难却,他便来了,同聂纪堂等人正好在一席。
两人都不是爱凑热闹的,这会儿就坐在一边边喝茶边聊些养生之道。
这时候,文人大多都会点医道,如此,一医一儒,倒也聊得上。
“一副有意思的对子,是琵琶亭那边传来的。”聂纪堂说着,便把对子递给了谢老御医。
“哦,原来是王家三姑娘。”谢老御医看后微微点头,一幅碰到熟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