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章 帝都口音,醇正的(1 / 5)

?

以下是为你提供的《》小说(正文第一章帝都口音,醇正的)正文,敬请欣赏!

七月炎火。

虽然时近黄昏,天气依然热得叫人猫爪挠心一般,街道地面被太阳晒了一整天,这时候开始喷吐热量,热气蒸腾起来,街面上人来人往,看似一派繁华气象,可若是从远处看去,被热浪折射过的人群似乎扭曲。

十字街口旁边的巷子口,十数个年纪老大的老街坊正摇着蒲扇,一边扇走热气一边指着对面一座被塑料编织膜整个覆盖起来的大厦,不时在议论,争辩这一次到底能支撑多久。

巷子叫禾稼巷,大明朝的时候称都台巷,为常遇春帅衙所在,称“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行台”后为常府用作谷仓,故以禾稼为名。前朝时候,大文豪朱自清寓与此,他为好友俞平伯的诗集《冬夜》作序,落款上写明写作地点,扬州南门禾稼巷,次年朱先生又替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写序,也在落款上注明写于禾稼巷,后来朱自清去帝都职教,其父小坡公怕也是在这儿坐着摇椅读着儿子所做散文《背影》。

不过禾稼巷的街坊们并没把大文豪的老宅子当一回事儿,再牛的先辈,也要给后辈让路,所谓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朱家的老宅子早被推平了,在原址上建起了扬州府第二中学,高大的围墙内只有少男少女们的声音,从校门口出来右行二十米就是巷子口。

禾稼巷所处,原为老城区繁华地段,后来新城西扩,西边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而老城区,则多为各式各样的老巷子老宅子,若以禾稼巷为点,站在巷子口左右看去,左边大抵是高楼矗立,而右边,房舍鳞次栉比,多飞檐,户与户之间以风火墙相隔……一句话,禾稼巷把新城和老城很截然地分开了。

被塑料编织膜整个覆盖起来的大厦高六层,原来倒也算得不错,只是近些年城建工作极快,数十层的高楼数不胜数,这大厦便再也算不得什么了。

但是这大厦所占的地域极好,新旧城交汇,最繁华商业圈和第二商业圈接壤的地方,可说是黄金地段,可惜的是这大厦从百货公司、大型卖场等一体结构到分拆开的健身会所、美容美发……只要是进驻大厦的买卖,就没有不赔本的,后来便传说这儿风水不好,有好事者振振有词,因为这座大厦紧邻仙鹤寺,仙鹤寺正是天朝四大伊斯兰清真寺之一,安拉能喜欢充满铜臭的地方么?

可即便有种种传闻,总是有一批又一批的商人人趋之若鹜。

禾稼巷的老街坊们都闹不明白,这些人傻啊?只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