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游历中原诸国,一路走来从事教育,他广收门徒,倒是与做了他几天老师的通天教主一个脾气,不过他提倡因材施教,而且注意德行兼备,不像通天教主那样随意。
他周游列国,一路上收了门徒三千,成为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被称为“至圣先师”,他在诸国游历,做过几年的官,不过在这个诸侯争霸的时代,修养安息和教化民众的事情,对于诸侯来说是很困难的。
沈龙是杂家代表,他当然也是在人家厮混,不过他不去接触诸侯,只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阅历,他感觉还不到自己出现的时候,期间他也见过孔子几次,坐下来谈了谈各自的感受,受益匪浅。
实际上兵家更加吃香,打仗还是要兵家上场,诸国争霸,各国都在招纳精兵悍将,乱世出英雄,这期间出现一批又一批的悍将,白起、廉颇、李牧、王翦等等,其中孙武被称为“兵圣”,著作《孙子兵法》。
除了武将,还有文臣,这其中有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臣;有不顾生命,冒死劝谏的诤谏之臣;有纵横捭阖,合纵连横的相士;还有铜牙铁齿,巧嘴千辩的名士,他们能够将死的说成活的,佛家的天花乱坠也丝毫不想让。
当然,这时出现了门客,他们是谋士,有的也可以称作死士,他们认同士为知己者死,维护主家利益,热血拔剑血溅三尺!
这段时间,也发生了很多故事,比如“退避三舍”、“一鸣惊人”、“管鲍之交”、“一毛不拔”、“卧薪尝胆”等等故事。
沈龙过马观花,也看到了自己记忆中的“纸上谈兵”、“围魏救赵”还有“晏子使楚”,看到了无数热血的故事,当然,他也将这些内容都记载了下来。
沈龙手中拿着一本书,这是他自己亲自制作的,利用灵草制作的纸浆,脱水处理,在灵气充足的福地,才日月精华,夺天地灵气,形成的纸张。
当然这造纸术,他没有想着盗版,只是自家用用罢了,谁知道他弄出造纸术,会不会弄出什么样的因果。
用这些纸张,装订成册,然后用来记载沈龙所过之处的所见所闻,沈龙本来就是杂家,本来就是要众采百家之长,所以只有细细观察百家,才能有所成就。
他虽然修炼了许多大道,不过在思想上,肯定是所见不多,他主要是采集百家思想,这样也能够有助于自己对大道的领悟,说不定偶尔一句话,就可以得到顿悟。
“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的儿子相貌丑陋而家富,西家的儿子貌美而家贫,父母不能定夺,便让女儿自己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