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的还属帝林。
首先是他无与伦比的大局观和远见。无论是斯特林还是紫川秀,如果仅仅打一场战斗,或者一个战役,那无疑会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但战争之后呢?恐怕这两人想的都不多吧?如果换了帝林,表面上战斗的结果或许不如前两者辉煌,但事后回过头去看,却会发现,那是最好的结果。
本书的主角,紫川秀在少年时就初露锋芒,率八百骑兵大破流风西山,表面上看,其才华无人能及,可事实上,少年紫川秀却差点为此丢了性命,可以说失败到了极点。若是换了帝林,那就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后来,以帝林的实力和手段,很难想象那个罗明海能一直作为最大的对头与帝林唱对台戏,罗明海不会是帝林的对手,相信每个读者都承认这点,那为什么罗明海能在帝林虎视眈眈下,始终安然无事呢?恐怕只有帝林自己知道了。当然,我们也能做出些猜测,甚至可以猜测,罗明海的家人之所以被误杀,并不是帝林的疏忽,相反,是他有意为之,有意为自己树立这么个敌人,或者说,树立这么个挡箭牌,毕竟,有哪个臣下一枝独秀,无人能够制衡,那是任何一个君主都不愿看到的。
帝林的大局观和远见,可以说是该书中的第一人,至少,是紫川家族的第一。当雷洪叛变,以及远东叛乱时,在不同的局势下,帝林都作出了事后被证明完全正确的预测,并提出了以最小代价化解危机的方法,可惜,除了帝林,紫川竟没一人能看出未来的局势,包括紫川秀和斯特林。我想,这已经能说明问题了。而之后,一系列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这点。
比如说当紫川秀从远东回来,三兄弟再次相逢后,紫川秀详细介绍了他在远东的情况,令斯特林和帝林都大为震惊,可不同的是,当斯特林与紫川秀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帝林却敏锐地发现了其中几处关键的疑点,并提出了可能的危机。事实上,帝林又对了,他仅仅听了紫川秀的一席话,就看到了紫川秀亲身在远东那么久都没能发现的问题,而他的分析,更让紫川秀出了身冷汗。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比起两个兄弟,帝林处理问题手段明显高上一筹,往往更为简单更为直接,同时却更为有效。举个例子,当斯特林一下子抓了十多个严重腐败的高级官员后,反而不知所措了,只好向两个兄弟求援。显然,紫川秀比他高明一些,大惊之后,给了他两个建议,全部放了并向他们道歉,或者全部杀了不留活口。而令紫川秀和斯特林头痛万分的问题,帝林却根本没当回事,只派了一个军法官,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