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上。
他也是大帅锅,不过是自封的,站在宁公子和施腾江旁边就自动降级为背景画面了,众人的视线先前集中在宁公子身上,随后转移到施腾江身上,始终没有看过他,直到齐素菡这句话说出来后,才看向了他。
大家立即开始猜测苏牧的身份,有人说是某位官员的儿孙,有人说是受齐二小姐青睐的落泊书生,更多的人则说是小白脸,攀上了齐二小姐,这下可发达了。
一名中年人微笑着站起来,说道:“姐妹俩怎么能分开坐,我独自来的,我去别桌好了。”
说着走到另外一桌,坐下来开始和周围的人攀谈起来。
有人让座,问题就解决了,苏牧等人坐下来,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没多久,菜上来了,苏牧等的就是这一刻,立即抱着一个脑袋大的海碗,添了一大碗饭,吃得极香。
整层楼的人都要顾及形象,吃得极少,都是尝一尝而已,点到即止,唯独苏牧什么也不管,闷头大吃,桌子上的菜有大半都进了他的肚子里。
既然桌子上有才子才女,话题自然离不开诗词书画之类的东西,旁桌的人都竖着耳朵听,生怕漏了什么经典之作,因此宴席变得十分安静。
大概是看苏牧吃得太香,自己饿了,宁公子微笑着向苏牧说道:“看苏贤弟衣着,怕也是个读书人?”
苏牧先前也听到了他们的交谈,文绉绉的让人牙酸,因此也没怎么理会,这时听宁公子问起,点了点头,边嚼边说道:“没什么文化,倒是识字。”
宁公子笑道:“谦虚了,不知平日有何佳作?”
“佳作?”苏牧伸出舌头把脸上的饭粒舔干净;“你是说诗词?”
宁公子点了点头:“今日并非诗会,又有施大才子在这里,咱们就不玩斗诗饮酒那一套了,免得献丑,不过平日里写的东西,却是可以拿出来大家品一品的。”
苏牧夹起一块酥肉塞进嘴里:“我哪会作什么诗啊!倒是会背几首。”
一边嚼着肉,他还真背出来一首;“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春晓》,恐怕是普及量最大的唐诗了,古往今来,下到三岁孩童,上到百岁老人,恐怕没有不知道的,也是小学课本里最早出现的古诗之一。
没人想到苏牧竟然说来就来,同桌人全楞住了,最吃惊的就是齐素菡了,她和苏牧聊过几回天,总觉得苏牧是个大大咧咧、颇有痞气的人,没想到还能抖出诗来。
“平淡了点。”宁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