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片子,多了买不起,反正电影院在我手里,我说多少票房就是多少票房。因为没有票房的监管制度,省级电影公司就掌握者主动,他们不仅肆意压价,你不卖给他们片子还不行。人家向上级一反映,我们只有一百块的票房,你偏偏要把片子卖给我们两百块,这不是要把我们逼上绝路吗?上级虽然明知道怎么回事,也得充当和事老,就卖五十块吧,反正大家都有得赚。
一来二去,这就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谁也反抗不了。你认为中影不想按票房来分成?他想的脑袋都疼。但是没办法,就算这样干了,下面的影院绝对会透漏**票房,到时候结果还是一样。
这种“行业行为”几乎所有的国营影院都会用,这就造成了一个恶姓循环,使内地电影市场彻底跌入谷底,甚至推向崩溃的深渊。
胡剑皱着眉毛,问了一句:“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杨林一愣,接着才反应过来。胡剑问的不是《集结号》这部电影上映的解决方法,而是内地电影的最终解决方法。
杨林想了一会,说道:“全国都在改革,电影界也必须改革。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统购包销’改为自主发行,就是必须要经过的阶段。”
“下面的影院联合抵制怎么办?”
“很简单,允许私人影院进入,国家政策扶持。最后,强推院线制。”杨林说的很随意,因为这根本就是内地电影原历史的改革轨迹。尽管也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是历史上内地电影从九十年代开始实行这些改革措施,十年之后,全国电影票房从不足9亿上升到60亿。而改革之前呢?八十年代还有30亿的票房呢。
“院线制?”
杨林点头道:“院线制是必经之路。所有全国影院,必须加入一条院线,没有组建院线的地方将停止供应进口分账大片。这样一来,就可以彻底结束了按行政区域供片,按省市县层层发行的计划模式,改为发行方直接向院线发行影片,再由院线统一向旗下影院供片。若有违规**作,整条院线停止供片,直到事情处理完为止。”
胡剑听得很兴奋,又问:“什么是进口分账大片?”
呃......杨林有点蒙,坏了,怎么说着说着把这个说出来了?“进口分账大片”大概九几年才搞出来吧?
他舔了舔嘴唇,忽悠道:“这个是我的一个想法,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当然,这个数目可以有规定,比如每年三到五部,审查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