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谢mamingzhi老兄!!
隐隐约约的,杨林感觉到一丝不同。按照常理来说,前世的那些报道,不乏专业姓比较强的媒体,不太可能会将9点7018直接省略成9点7。那么,是世界不一样了吗?
这点隐忧,很快就被巨大的喜悦冲散。当麦永豪拿着交易的清单和银行户头余额的数目给他看的时候,饶是两世为人、心志坚定的杨林,也感觉到心脏急促跳动而导致的血液流动加速,浑身发热。
每一点就是一美元,从9点7涨到7点8,共计一万九千点,一共440手标准合约,合计赚取八百三十六万美元,按照现在1比7点8的汇率,就是六千多万。
这是八十年代!不是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的二十一世纪!六千万是什么概念?一套深水湾的豪宅,大概1个亿左右;现在香江的电影一般投资个五六百万就是大制作了,甚至三五十万就能拍一部不错的片子。
此前他从未想过,能凭借这次机遇获得多少利润。现在被金条砸在头上,让他一时间有点晕晕的感觉。
六千万啊!要是本钱再多点,能不能买下邵氏院线?杨林随即自己就摇摇头。不是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在于邵义夫卖不卖。
当年利孝和创办TVB,背后还有英资巨无霸汇丰银行和和记洋行支持,为了在娱乐界站稳脚跟,邀请了好友邵逸夫参股。作为娱乐大亨,邵逸夫早早的就意识到电视业的未来一定非同凡响,于是开始把邵氏的经营重心向电视台倾斜,不断的投资收购TVB的股权,并利用邵氏的电影和明星资源加强和TVB的合作,邵逸夫在TVB建立之前,每天都在清水湾的邵氏片场工作,TVB建立之后,早上在TVB上班,下午去邵氏片场,案头全是电视方面的文件,可见其对电视行业的重视。
利孝和去世,汇丰银行,和记洋行和另一家英资公司无意派人入主,邵逸夫是最大的私人股东,成功入主TVB,成为董事会新任主席,70年代因为不是TVB的主人,邵氏还能以电影为主业,现在是TVB的主人了,邵氏自然全力经营电视台,无暇顾及曰新月异的电影行业了。此时的清水湾邵氏片场,大多时候都是租给TVB拍电视剧。
可是即便如此,邵义夫依然对“邵氏兄弟”难割难舍,因为那是他以及兄弟多年的心血,岂能眼睁睁的任其付诸东流?
只有等到邵义夫意识到两难兼顾的时候,他才会壮士断臂,出售邵氏院线。显然,现在的邵义夫远没有到那个程度。
杨林能做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