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蛮难得。
拿起厚厚的一大叠剧本邵义夫有些诧异:“这么多?”
杨林解释道:“我写剧本,喜欢详细一些,事先将一些条件设定好,拍摄的时候会轻松些。”
“呵呵,这么自信?”邵义夫笑着摇摇头,不置可否。一部戏,有无数个读力的镜头和场景,彼此之间前后呼应,相互依托,串联而成,绝非单独存在。大部分的剧本,都只是一个大概的故事梗概,以及部分分镜头场景。等到导演开拍以后,根据自己的灵感以及现场的情况,自行创作,这就可以显现出导演的高低水平。
如果你事先就将大部分场景等条件设定好,就说明编剧几乎已经认定,他所设定的一切已经达到整个剧本的要求,能够完美的呈现出剧本所包涵的情节、内涵以及社会主题。那么在导演拍摄的时候,就只能按部就班,按照剧本来拍摄,不可轻易更改。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改动一处,最后要有很多地方都要随之修改,那么这个剧本几乎已经没有意义了。
这个年青人,看上去稳重成熟,应该不是那种好高骛远、眼高于顶的轻浮货色。邵义夫有点兴趣了,反正今天上午没什么事,就好好看看这个剧本。刚刚翻开第一页,看到白纸上的字迹清秀飘逸,银钩铁划,就赞道:“好字!”即便剧本不咋滴,单只这一笔好字,看看就是享受,便兴致勃勃的看下去。
越看,邵义夫心里越是叫好,越是震惊。这是一个不到十九岁的青年人写的剧本?剧本里对社会的反思鞭辟入里,对人生的感悟深刻独到,无论爱情、友情还是亲情的刻画都是入木三分。整个剧情结构严谨、逻辑合理,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各个分镜头脚本构思完整,人物、场景、对白清楚细致,不需要多费脑力,一副电视画面便在脑海中呈现,流畅清晰。
果然不愧是新一代“香江才子”,才华横溢,堪称娱乐圈的天才!邵义夫惊叹之余,目光从老花镜的上沿悄悄的射出,打量着杨林。杨林静静坐在对面,神情放松,坐姿自然端正,没有半分急迫焦躁。
邵义夫更加满意,这样的年青人,全香江多少年能出一个?我一定要把他紧紧抓在手里,为我无线所用。
杨林这个剧本实在太多,邵义夫只看了一少半,便感觉眼睛发涩,精力不济。但也无需再看下去,窥一斑而知全豹,绝对差不了。
邵义夫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缓缓道:“剧本先放在这里,等我和主管商量一下。”说完大概是发现语气有些生硬,又接着笑道:“给你透个底,无论这个剧本讨论的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