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091:意外的少数民族人口(2 / 4)

,各种工作、岗位空缺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去填补,这些人本身就是老村的人口,不管是忠诚度和信任度都能有一个先天的优势。更不用说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拥有孩童的家庭,他们在送孩子去学校读书时,也逐渐在学会孩子从学校里学习反传回来的东西。可以说,这些家庭的成年人都能够具有识别少量文字和有基础算数能力的文化水平,这点水平放在后世那和文盲没啥区别,但在这个时代这里……已经算是有文化的人了。在这样的大环境熏陶,又有周边同期人员生活水准提高的比较和刺激……这些人在空余时间到各个工作岗位上付出自己的劳动,让他们也收获到了比同族人员更多的东西。

这些东西和山村里的其它村民一样,无外乎就是铁锅铁刀这样的铁器还有粮食和一些产品,在收获这些产品的时候,不管是这些人的炫耀心也好,还是这些人的互助心在作祟也罢,几个老村的少数民族村民用工分换取了少量求生刀、铁锅、铁犁这样的铁器,到北面自己的家乡走了一圈,算是给山里的亲人们带点外面的物资回去……

这样的走亲其实在后世也经常能见到,在外打工的孩子和成年人在过年时会给自己家乡的亲人带回很多东西,从糖果到衣服,在传递孝心和亲情的过程中,还有一种东西就是带回一些家乡没有或者是缺乏的物资!

(一沐记得八十年代每次和父母回老家,除了带糖果之外,带的最多的就是当时农村很难购买到的生活物资,甚至连衣服布匹都相当匮乏。到了九十年代,这些东西基本不用再带回去,而携带的东西通常是例如机械膨胀式米花机、抽水机或者是外面刚刚兴起的小型设备,等到新世纪带的东西基本就是电子产品,由此可见国家和农民的发展变化)

和外面还处于几家人共用一铁锅的境况相似,山里的少数民族生活也极为困苦,很多家庭甚至连像样的铁器都极为匮乏,可以想象,当这些品质上好的铁器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很多瑶民的面前时会带来怎样的一种轰动效应。具当时盘子的父亲和另一家老村熟瑶的说法,当时带过去这些东西的人极为有面子,很多瑶民捧着这些铁器爱不释手之外,就是没完没了的询问着自己是如何获得到这些东西的,而几个人在讲述山村里的生活以及如何争取工分换取这些生活物资后……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们返回时便多了这些跟过来的山民……

“你是说这些人想来这里干活挣工分换铁器?!”

搓着手,在从盘子那里得到准确的答复后,覃二咧着个嘴不住笑呵呵的看着后面这几十个青壮成年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