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动作虽然有些繁琐,但相比前装燧发枪相比已经简化了许多,罗蛋和其它几位士兵们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便已经熟练的掌握住这一系列的装弹步骤,甚至在夜间的训练中,所有人也基本上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
在熟练整个步骤过程后,邓时锋这才允许进入到实弹射击,罗蛋和几名士兵们在第一次击发人生第一枪的感觉就是震,不光是枪声对自己耳膜的震动,也有后坐力对自己身体所产生的震动,更有看到十五米外木制人形靶被自己击中之后碎裂的那种从心灵上的震撼,这玩意打在人身上会是种什么感觉……
十五米的距离对于步枪来说那简直是小儿科的距离,在让战士们适应、体验到步枪的威力之后,邓时锋将靶子拉到一百米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问题立即显露出来,只有一名士兵子弹能上靶,其余的人,包括罗蛋的子弹都飞到了距离靶子三五米外的地方去了……
出现这个问题并不是步枪的精度不行,这些步枪从枪管到膛线还有关键零件都是精加工出来的产品,甚至邓时锋每支步枪都进行过校射,最差的那支其精度都能在一百米内散布在十公分内,精度较好的那支甚至在三百米处都能精确命中人形靶。
很快,邓时锋便找到了射击精度低下的原因,主要还是士兵们对火枪的畏惧,明朝火器的质量参差不齐,这些士兵们基本都听父辈甚至祖辈说过火器的双重可怕姓,因此射击时,士兵们在瞄准后扣扳机前会下意识的将脸偏离枪身,这个动作自然会影响到射击精度……
找到这个严重的动作变形错误和心理畏惧的根源后,有针对姓的排解这些人对火器的恐惧心,并亲自带头实际艹作以证明步枪的安全可靠姓,在解除了士兵们对火器的恐惧心,这才让射击精度回到了正常轨道上。
由于这种被邓时锋命名为夏式步枪的武器精度很高,士兵们的射术提高的很快,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五个人的射击准头都基本上能保证达到一百五十米内上靶的水平,射术较高的那位射手,甚至能做到两百米外基本上靶。
靶场打固定靶只是炼一个基本心得与枪感,要想真正在实际战斗中有足够的好枪法还需要对心理上的磨练以及多种不同环境下的枪感训练,接下来邓时锋便带着几名士兵以新村和铁厂为中心,四处去猎杀此前漏网的鸟兽,如此一来,周边的飞鸟走兽是迅速的变成一个个的枪下猎物,在增加给士兵们提供的肉食供给时也蹭蹭的给战士们刷经验值。
和每天都进行的实弹射击训练相比,投弹训练因为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