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村民的支持,整整一个二月,邓时锋带着学生和几个熟练工开始对几个重大项目进行集中重点攻坚,这个月份也被后人称之为技术攻坚月。
最先弄的是已经预研一段时间的玻璃,两个学生和工人在前段时间,没少利用那些渣料般的粗选石英砂来试制生产玻璃,虽说已经拥有了熔化二氧化硅的高温,前前后后也弄出来这么七八锅玻璃浆,但由于缺乏较为纯净的原料,富含各种矿物质的原料让每次试制出来的玻璃是带着各种不同的颜色,再加上尝试中和去色所投放添加剂的人为失败品……集中丢在一起五颜六色就像彩虹般的煞是好看……而且玻璃内部气泡与杂质较多,一看便知是不成功的失败品。
连续的失败让跟随邓时锋一同预研试制玻璃的学生们情绪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学生们在跟随邓时锋后,见过了太多大仙带领他们所创造出来的奇迹,但是现在——学生们第一次遭受到了失败和挫折,情绪低落自然很正常。
不过好在邓时锋不仅明白生产玻璃的难度,也明白如何去化解这些低落情绪,更能从中找到办法来让学生们明白科学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邓时锋首先向学生们讲述科学研究过程的艰难姓,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会永远一帆风顺,特别是很多看似很伟大的发明,其实都是在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尝试后才最终得到最完美的结果。而最好的例子,就是电灯的故事。学生们现在因为通过学习而大概所了解电这东西到底是什么,也大概明白了电灯是依靠电力作用在灯丝上释放出热能和光能(白炽灯),特别是用汽车点烟器烧红的圈丝更是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了这神奇电能。有了知识背景基础的情况下,在故事中,某位仙人为了寻找到最合适与最完美的灯丝,不断反复尝试两千多次,这才最终找到最合适的材料。即便是有人嘲笑他浪费时间做了这么多无用的试验,但他针锋相对的回答:“失败两千次?不不不,我找到了两千种不合适的材料!!”(穿越后再讲述的故事肯定有改版)
听完邓时锋的故事,学生们再看看在每次试验尝试所得出来的各种失败成果,和它们与之相关的各种详尽记录数据时……学生们明白了为什么老师要自己每次都做最为详尽的记录……试验,不就是一次次的将不合适与错误的地方给找出来吗……
同时邓时锋还当着学生们的面,用吹管吹出一个个色彩斑斓,奇形怪状的各种玻璃制品,有圆球、有椭圆、有瓶状的更有连他自己都说不出的奇怪异形……这样好玩的吹制过程对于一群孩子们来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