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的并不是这几张从来没有见过白的刺眼的白纸,而是白纸上面那些纤细线条画出来的施工草图和一些零件图!
“大仙,您这图……”几个老匠人将自己粗糙而又有些脏的手反复在身上又脏又破的衣服上擦了好几遍,拈着这几张纸,面有难色的说到。
“怎么?看不懂?”邓时锋当然知道他们现在想对自己说什么,对于这些没有文化,手艺完全靠口头相授的匠人们来说,看懂自己画的外观草图应该还没什么问题,但对于那些标注的尺寸、施工要求就有些抓瞎了。特别是风塔上面用木料制作的风力发电机摆身,一系列的零件三面制图那就已经是天书……
“不瞒大仙……只看懂了一点……您画这图……还不如直接告诉我们您要做哪些个零碎,我这把手艺不敢说能弄出神器,但您把样件交给我,我拼着老命也能打出和您要求一模一样的东西……”因为个人关系和邓时锋比较好,老孙头壮着胆子表述着几位手艺匠人无法能够理解邓时锋图纸上的东西,而在他身边,老孙头的儿子还有一位赵木匠和他的徒弟也不住点头赞同,这几个人,就是村里仅有的几位手艺匠人。他们对邓时锋的图纸不仅看不懂而且很不解,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打造各种东西虽说也有草图,但像仙人绘制那样精细的造图却是从未有过。
“呵呵,老孙头,我当然相信你的手艺,只是很可惜,知道我为什么画这图吗?就是因为我手上没有一个样件供你参照,而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陪着你反复出炼打造这些零件……零碎,所以我画这个图,就是为了让人看到图样后就能明白设计者想要怎样的零件。”
邓时锋在经过前几天和老孙头以及赵木匠的接触中已经很清楚这些人的手艺本事,他们都是中国传统培养练就出来的工匠,从学徒时期起,便跟随着师傅或者是父亲从最基础的锻打、砍料开始学习,在经过长达数年甚至十几年的磨练稳固手艺基础后这才会从师傅那里学习读力制造的各种诀窍,其目的就是为了夯实基础后在读力生产时减少废品和次品的产生。这种做法看似很漫长但却是在没有文化知识条件下相当稳妥的一种做法,只有经过长期的基础底子磨练后,铁匠锻打的铁锤才能准确的砸在铁匠想要铁锤落下的地方,木匠才能准确的出刀下斧修整木料,古籍流传中,一些老木匠甚至可以用一把斧子在没有任何设备辅助的情况下,将一根原木材修整成近乎车床车出来的圆柱体!!
古籍上记载的可能会有些夸张,但邓时锋在游历桂北侗族建造鼓楼时曾经看过,一位八十多岁,侗族传统木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