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一沐这周冲榜,需要很多推荐票、会员点击还有更多的收藏,求各位大大看后不吝手中的票票支援一下一沐,谢谢。当然,这周一天两章哦。。。。
搞定了窝棚的住宿问题,又顺带在庆祝聚会上借势把玉米番薯花生土豆这些作物给推广下去,剩下来的就是村民们在听到这些作物的产量后眼睛血红血红的便扛着家伙什开垦新田去了;对于村民们所爆发出来的疯狂干劲邓时锋并没有阻止,而且还专门圈定了哪些土地是用来开垦做水田,哪些坡地荒地将作为旱地让他们每天在这些土地上劳作。虽说邓时锋是已经决定走工业发展道路,但要让这些人一下子完全脱离农业生产那肯定是不现实的,而且即便他们肯邓时锋也没这么多粮食养他们啊,这高炉可不是一天能搭建起来的,而工厂更不可能凭空出现,在没有形成良好的生产条件和产量,以及销售渠道和粮食外购来源前,半农半工的现象还是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不过由于已经解决了这些村民的基本问题,邓时锋总算是能够专心带自己的学生,也就是孩子王这份很有“前途”的伟大事业。
新村,特别是大棚户建立起来后,邓时锋是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将全部八岁到十五岁的孩子男男女女甚至一些身体先天有缺陷的全部搜罗到了自己这里。对于女孩子也能上学村民们并没有说什么女孩终归是出嫁的赔钱货、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类话,现在能让他们减少一个人的口粮负担就已经谢天谢地。而邓时锋选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是经过考虑的,年龄太大的其思想已经逐渐的形成,同时超过十六岁的少年基本上都已经成为了各家的主要劳动力,再想有长时间的系统学习培养已经不太现实,能让其坚持扫盲类的基本学习就已经实属不易。而在这个时代,各种疾病和缺乏足够的粮食及营养外加天灾[***]使得孩童的夭折率相当的高,没有挺过八岁的孩童用较为残酷的话来形容,可以说是没有经受得住大自然严酷考验的淘汰品,而八岁以后,随着孩童身体逐渐的发育和行为能力的成长,挺过这个坎的都是大自然淘汰下的强者。
现在邓时锋一共收下了男男女女三十一人,一群男孩女孩在这里被按年龄段分成了两个组,八至十二岁一组,十二至十五又是一组,高年组自然要照顾低年龄组,邓时锋将他们纳入麾下的第一天起,就让他们开始培养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对于邓时锋的这个安排,孩子们都基本上没有任何意见,本身这些孩子就是同一个村的,其间也有一些别扭,但孩子们的别扭只要不是家长天天面命耳提的灌输,在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