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百七十三章 分工
“啥航海,啥关系?”史万全完全被孙淡给说糊涂了,眨巴着眼睛,一脸的迷茫。
孙淡呵呵一笑,这才意识到自己说的东西,不要说是史万全这个大商人,就连这个时代最博学的学者也理解不了。
“老史,你也不用搞得太明白。至于生产出来的丝绸的销路你不用担心,如果卖不完,可以卖到海外。单纯供应官府和皇宫,用量毕竟有限,不是做生意的路子。”
“是是是,我也是担心过头了。”史万全道:“就目前而言,就算整个房山县改农为桑,一年也纺不了多少丝绸,再加上整个河北,连江南一个府的产量也赶不上。就这点产量,光一个顺天府就能吞下。”史万全叹息道:“我晋商主要经营骡马布匹和粮食,这东西利润虽大,可主要客户却是草原上的牧民,再怎么扩大生意,规模总归有限。前些年我去过一次江南,想看看能不能打进丝绸圈中。在浙江的时候,光一个嘉定府,一年的丝绸产量就达五十万匹。”
孙佳眼睛一亮:“嘉定府有几个县?”
史万全:“九县。”
孙佳抽了口冷气:“蚕丝有这么大产出量?”
史万全点点头,叹息一声:“不去江南,不知道天下之富。”
孙淡打断二人的对话,说:“就现在来看,光房山,甚至加上整个河北的蚕丝产量的确很小,本地市场就能个完全消化掉。可我的目标是将房山打造成北方的纺织中心,今后的生意肯定会越做越大的。因此,海贸一事也该早做筹划,一年不成,两年,两年不成,三年,只有海贸才能带来滚滚财源。”
史万全说:“这事等小人去了苏州,就找业内人联系一下。的确,海贸是一个来钱的生意,如果能直接联络上红夷,可少被中间人盘剥一道。”
史万全说完,尴尬地看着孙淡:“孙大老爷,我知道你老是有大学问的,小人出身寒微,粗鲁不文,你老说的好些话,咱听得半懂不懂。以后能不能用白话?”
孙淡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这国际国内形势,真用古代的话说来,还真不好概括。光一个资本主义,就得解释半天。
他笑了笑:“算了,不懂就不懂吧,以后我注意一些,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与你们交流。”不过,你们放心,这是一笔长期生意,绝对能让我们大赚一笔的。”
确实,如今正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很多后世看起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点子,在明朝都是神来之笔。比如孙淡所说的开办织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