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点点头表示理解。
宾主分坐在大厅中,等上了茶,陆炳指着孙淡对黄金说:“黄掌柜,这位孙大哥虽然是个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可对于经商却有极高天赋。我们陆家在京城的生意年年亏损,我这次找他过来,就是想请他帮看看,看我们的经营有什么问题,看能不能给我们指条赚钱的法子。这样,黄掌柜你先说说这京城的生意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好让孙大哥对症下药。”
黄金好象并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的样子,他端起茶杯,用右手小指的长指甲挑了块浮在汤面上的茶叶沫子,“哒!”一声弹开,细声细气地说:“若说起生意,咱家却正在头疼呢!京城所需米粮都要从湖广沿河道运来,路上消耗极大。从两湖将一船米运到北京,等到了地头,十停中只剩八停,再扣除路上开销和本钱,能赚到一成利就不错了。再遇到些翻船啊,路上官府加税啊什么的,倒要陪进去一些。依咱家看来,这生意也没甚可做的。”
连自己的大掌柜对做生意也没什么兴趣,让陆炳有些尴尬。
倒是孙淡不住点头:“的确,这生意在别的地方倒可以做,但在京城,做这个,却没什么意思。”他心中已经有一个朦胧的影子。
“孙大哥,你怎么也说这样的话……”陆炳不住摆头苦笑。
孙淡摇摇头:“黄掌柜的意思我明白,就是花了偌大力气,却赚不到足够的利润,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依孙淡看来,北京城乃天子脚下,天下腹心,有先天的经商优势。而靠着陆家的关系和人脉,若只做这种实业,起点未免也太低了些。”他心中的想法越发地成熟起来。
“难道孙大哥真有好的点子?”陆炳对商业本有常人无法企及的热情,他眼睛一亮,忙问。
“有一些想法,可是还不太成熟。”孙淡点点头,端起茶杯热着手:“在我说出自己点子之前,黄掌柜可不可以先说说这北京城究竟有那些大的商贾,他们是做什么生意。”
黄金:“好,我就同你说说。这北京城中的商人总的加起来有好几万人,但真正做大生意的却只平阳、潞州、潞安和徽州等十几家。其中,山西三姓、徽州二姓再加上我们钟祥陆家是其中规模最大的。”
山西平阳、潞州、潞安三地的商人也就是后来有名的晋商的前身,安徽州的徽商后来更是声名远扬。看来,这些人正是在明朝中期起家的。
山西商人起家主要是贩运牛马和粮,徽商人则主营丝绸、瓷器。至于陆家,则更像是农产品批发商。当然,后来陆炳做了锦衣卫指挥使,当朝第一红人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