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战必危。如果因为周边和平了就任由战争物资和装备烂在仓库里,甚至停止制造新武器,把工厂也给关了,那么总有一天在必须打仗的时候,大家会发现重新修建工厂制造武器已经来不及了,甚至还可能出现建好了工厂,却没有人会制造某种武器的情况。
比如明初郑和下西洋时,其麾下巨大的郑和宝船和福船组成的船队当真是世界第一的无敌舰队。但后来造船的图纸被“自己人”烧毁了,船厂被“自己人”关闭了——这些人并不是汉奸,而是真心实意地考虑到周边没有敌手,没有必要维持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国家的税收应该用到更需要的地方。
虽然明朝的这些官员们就像后世总是要提议裁军、减少军费预算的议员一样,用意是好的,理由也是充分的。但是图纸烧了,船厂关了,工匠们也被遣散了,其结果就是等到日后倭寇、南蛮人的舰队打过来的时候,明朝已经根本造不出来大船了。
同样的,制造火药的工厂如果全部由国家来维持的话,那么在和平时期维持庞大的军工体系必然会拖累国家其它方面的发展。不过党爱国知道一个好办法——“军转民”,和平时期国家只要维持一部分核心军工企业,让另一部分军工企业利用原有设备和人员生产民用产品即可,不仅不需要国家再花钱维持那些企业,反而还能获得不少收益。
不过关于鼓励民间——尤其是中央大学的学生们背后的世家大族投资建立烟花爆竹作坊的事情,党爱国还不着急和他们说。在这之前,党爱国拉着学生们离开了火药作坊后,开始挨个前往坐落于洛阳附近,借助洛阳四周原有的村庄和城镇建立起来的各种工厂参观。
虽然洛阳周边生产各种物品的工厂不少,但大多数都只是零散分布的小型工厂,这些只要简单去转转看就可以了。中央大学校外教学团参观的重点,还是位于缑氏的大型造纸工厂,这是迄今为止党爱国所建的规模最大的工厂了。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对那些巨大而笨重的造纸机械十分惊讶:
比如说足有一人多高的大型高压蒸锅,需要工人站在很高的辅助台上才能把料投进去。不过这么大的锅,却不需要站在台上的人来回弯腰,把从下面擎上来的原料倒进锅中。为了方便投料,党爱国使用了传送带来向锅中送料。站在台上的人所需要做的,就是时不时地用巨大的木耙子将锅中的料铺平,并在投料结束后指挥下面的人停下传送带。
这种传送带很像是毕岚发明的翻车的变形产物。它是由竹板和木板一块块拼接成的,并不算十分结实,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