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帝的法眼,是因为这小子不久之前做了件好大的事儿。
刘晔之父乃刘普,其妻生二子,长子涣、次子晔。在刘晔的亲生兄长刘涣九岁,他本人七岁的时候,母亲因病逝世。
临终之前,其母戒涣、晔二子曰:“普之侍人,有谄害之性。身死之后,惧必乱家。汝长大能除之,则吾无恨矣。”
待刘晔年十三,谓兄涣曰:“亡母之言,可以行矣。”
涣曰:“那可尔!”
晔即入室杀侍者,径出拜墓。舍内大惊,白其父刘普。普怒,遣人迫晔。晔还拜谢曰:“亡母顾命之言,敢受不请擅行之罚。”
普心异之,遂不责也。
除了成名已久的刘表恰好人在洛阳,因此幸运地得了一个中央大学的推荐入学名额之外,汉灵帝主要是想在宗族之中选择年轻才俊进去学习。他见到刘晔的事迹以后,便立马派人前去淮南招这个胆识过人的小子前来洛阳上学。
说实话现在这汉室宗亲虽然不少,但像刘晔这样年纪轻轻就显露出与众不同之处的可真没几个。汉灵帝挑来挑去,觉得这些年轻小辈都比较平庸,没有刘表、刘虞乃至是刘焉这样的俊杰,突然蹦出来个刘晔自然让他眼前一亮。
而刘晔的哥哥刘涣自然就没这么好的事儿可以期待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在完成母亲的遗嘱这上面,比刘晔还大两岁的刘涣却只顾着自己做俯卧撑——就连“送死你去,背黑锅我来”这样的顶杠角色都算不上。
或许刘涣也未必就真的什么也没做,但是起码在传到汉灵帝这的消息中,他彻底成为了一个酱油众,自然也说明他没有发挥什么重要作用。
另外提一下,汉灵帝手中这第三个名额,给了广陵靖王之后刘琬。其父乃刘瑜,少好经学,尤善图谶、天文、历算之术。延熹末,举贤良方正,拜议郎。灵帝初,为侍中,与窦武谋诛宦官,被诛。
刘琬传父所学,明占候,能著灾异。曾和父亲一样被举荐为“方正”,当时却没有前来洛阳做官。这次汉灵帝将宝贵的第三个名额给了他,便是看中了他的家传学问是天文、历算之术。
当时另有一位鲁王宗室刘洪,字元卓,著有《乾象历》、《七曜术》,又编撰整理了《九章算术》。其在天文历算上的才能深得蔡邕赞叹,也曾和蔡邕一起补续了《汉书·律历记》,还发明了珠算。但他今年都已经六十岁了,继承他的学问的子女之中又没有特别出众的,因此汉灵帝便没有优先考虑这位著名天文、数学家的后代。
原本汉灵帝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