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进一步说明。而且你们也应该准备学习新知识了,先从识字开始吧。”
党爱国说完,也不等他们回话,就示意缑氏族长接着带领他们前进,而木匠和铁匠们心里忐忑地跟在后面。
要让他们识字?俺滴老母喂!他们连良家子都不算,识字有嘛用?就连少数家中藏有墨家经典或鲁班秘籍的匠人,多半也是从小被老爹用藤条逼着,老爹背一句他背一句,口耳相传地把书背下来的。而他们的老爹当年,也是这样被老爹的老爹逼着把这些不传之秘背下来的。至于书上的字,他们根本就不认识。
缑氏族长将党爱国的“视察团”带到了一个约5米长、3米宽的水槽旁。据他说,这个水槽一定要用石头垒砌,才能保证水不变臭,党爱国一时想不清楚这是什么原理。
此时有造纸工人站在水槽边一个一米见方的洞里,手持木杆在水中来回搅动,让纸浆均匀分布在水中。随后他拿起篾席在水中四处捞来捞去,巧妙地使浆中如绒毛一样的纤维覆盖在篾席上形成湿纸。
等将纸抄上来之后,他将篾席递给旁人,又重复搅动槽水和抄纸这一过程。旁边之人则在带着湿纸的篾席后面支上一根棍子,使其呈三角形立在朝阳通风处,让湿纸充分接受阳光的照射。
这在青石地面上整齐地摆成一排排的篾席,让党爱国想到了太阳能电池板。不过这个东西在三国可真是绝对做不出来了,利用黑色吸热的原理做个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倒好说。
在这里党爱国没有再提什么建议,他暂时能想到的也无非就是建个烤窖一样的房子,四周墙壁和地面都烧上火,里面搭上架子将湿纸给烘干罢了。但这种简单的方法,造纸工坊之所以不用应该是有原因的,因此等最后没有其它办法了,他才会琢磨一下这个方案。
接着缑氏族长带着党爱国等人看了造纸的最后程序:揭纸工人小心翼翼地将纸张从篾席上揭下来,然后再拿到一边的大青石板上。砑光工人搬着一块弧形的石头,来回用力碾压摩擦表面粗糙发皱的纸张,直到它看上去比较光滑平整为止。
在这里党爱国又提出来,需要工匠们制造以两个圆柱体的钢柱——即轧辊为主的大型机器,让钢柱互相挤压着滚动,就能自动地将纸张“咬”进去,然后从另一端出来的纸就压好了。钢柱不行就用石柱,大型的做不出来就先做个两边带把手,能滚动的小圆柱,来回推着滚动碾压纸张也方便些。
将这套用楮皮造纸的工艺流程全部看完之后,缑氏族长引着党爱国一行人来到了造纸工坊旁边的监工休息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