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长毫无脾气地耐心解释道:“轩辕黄帝元妃嫘祖,创下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至秦汉时,工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又以次茧作丝绵,其处理次茧之法即为漂絮法。操作其法之要点,即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造纸时打浆一法,便依此法而来。”
等党爱国点头示意他可以继续讲解之后,缑氏族长才重新接上了之前被打断的话。
“蔡侯任尚方令时,利用供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簟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揭下似缣帛,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启发。便收集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等物,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浸、捣、抄等法造纸,即成‘蔡侯纸’……”
缑氏族长的话虽然是颇为直白的口语,但党爱国听得也有点费力。他将要点整理归纳了一番,并结合自己头脑中的现代知识,得出了此时造纸术的工艺流程: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性溶液中“烧”去杂质,并分散成粗大的纤维束状态;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等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粗大的纤维束分散成更细的纤维丝,制成纸浆。这两步合在一起,党爱国知道应该就是“制浆工艺”,他所知道的关于现代造纸业的专业名词好像也只有这一个而已。
第三是抄纸,即把纸浆倒在水里制成悬浮溶液,然后用篾席这种能漏过水的器皿不断将溶液中的细小纤维捞在篾席上,使绒毛一样的纤维在篾席上交织粘成一片湿纸;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来就成为了纸张。其实这就是另一个专业名词——“造纸工艺”,只是党爱国不知道造纸竟然也算是造纸业的专业名词罢了。
等来到了造纸作坊场地之后,缑氏族长带领着党爱国的“视察团”首先来到了放置原料的地方。他上前抓了两把不同的原料,摊在两只手里展示给党爱国看。
“此即楮皮,其树名楮,幽州人谓之谷桑,荆扬人谓之谷。这两把俱是楮皮做的‘穰’。夏天所生之楮皮又叫牙皮,较易从树上剥落,作成之穰为黑色;寒冬腊月所生之树皮同树干粘在一起,采下之时会粘连着树干白肉,因此所成之穰为白色。穰分黑白二色,故所造之纸也分黑白二种。除楮皮之外,缑氏周边亦有麻田用来造纸。”
党爱国盯着缑氏族长手中的‘穰’看了一会儿,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便抬起头问道:“怎么不用树干来造纸?”
“树干质坚,岂可造纸?”
缑氏族长听到党爱国这外行话,被雷得外焦里嫩。所以说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