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章 中医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2 / 4)

医类基金。到底是中医的进步还是倒退,那为什么中国中医科学院要重奖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甚至视为中医学的突破,若按自然基金的规定,只能说,屠呦呦教授你做的很好,但是有名无实,不是俺中医的成果,你去西医那边领奖吧。

这就是中医的现状,已经够衰的了,还要自诩优越。中医的闭关锁国,中医的夜郎自大,相信,不用别人去掘墓,自己已经挖好坑只等倒下的一刻了。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推崇中医,支持中医的现代化,曾说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医。但中医里的一些人则是坚决抵制,好比中药主要成分的提取、药理毒理学的测定都是西医的一套,是在中药西化,是在灭绝中医,于是死死地抱着四大经典,誓死不从。

怎么办?中医的守旧导致了中医无法进步。我上学时曾请教一位老教授,“请问瓜蒌为什么能化痰?”老教授理所当然地答道,“因为瓜蒌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当时我就一阵的头大,无怪乎中医无法发展,当一个人问青蒿为什么能治疗疟疾,对方很容易就会说因为青蒿具有截疟的作用,如果再问地球为什么是圆的,那就回答因为地球具有圆的形状。这种不求甚解的经验之谈导致了中医的裹足不前。

当一门医学架设在老祖宗的经验之上时,无怪乎许多专家学者的误解。西医学的发展是不断地鼓励创新,中医学的发展则更多地是不断地挖掘古代经典。诚然,古代经典确实有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但这些经验的内在之处为什么不进一步研究甚至创新。我喜欢王清任,他的《医林改错》虽然改错了许多,但也创新了许多,其血府逐瘀汤更是名扬天下。守旧只能让中医走向灭亡,唯有创新才能拯救中医。

中医的水很深,水很浑,根深蒂固的崇古思想导致了中医的无所作为,甚至都不如古代中医。金元时期,有金元四大家,刘完素的火热说、张从正的攻邪说、李东垣的脾胃说和朱震亨的养阴说,四人争论不休,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清代,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发展了温病学说。但是现代呢,真正的发展很少,几乎都是引经论典,啃着老本。

悲哀,中医的处境之惨,呐喊,中医如何崛起。无奈,人小言微,唤不醒没落的中医。无数仁人志士欲拯救中医,但中医的守旧崇古、中医的排外、中医的师徒模式造就了中医没落的现状。

当我们老了之时,子孙问我们中医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回答?多少国医大师勤勤恳恳,奔走相告,欲挽大厦将倾,却成效不显。究其原因是什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