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休息准备一天,明天一早就押送膺飏等人往都中去。晚间我伏案写了封奏章,先派人快马呈给天子。奏章中除去叙述擒拿膺飏的经过外,我还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妻子仆佣之罪愆,在家主约束之不严也;家主之罪愆,岂妻子仆佣所能逆阻,而所忍告首者耶?臣闻圣人执法,但罪首恶,不及妻孥;故请至尊,宽怀宥从,吞舟是漏。自然仁德布于天下,宵小面缚舆前……”
这段文字写得很涩,毫无文采。写完了搁下笔,我在心中默默地问自己道:“暂时宽宥了膺飏的妻子,未能完成自己屠灭他全家的誓言,究竟是苹妍那番话使自己良心发现呢,还是不忍拂了苹妍之意?我是一时仇恨填膺,但终于天良未泯呢,还是仍被妖物的美色迷惑着呢?”
左思右想,当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第二天一早启程,县令拨了五十名士兵帮我押运人犯。膺飏的仆佣家人们都用绳索捆住腕子,前后连贯成一列,他本人则五花大绑地被推进了囚车。尉忌跨马挺矛,紧跟在囚车旁边,一步也不轻离,马鞍上还挂着一个小木匣,里面装着那个为虎作伥的炼气士的头颅。
本准备原路返回,但才走到郴南郡治东剧城的近郊,突然一匹快马驰至,马上骑士递给我郴南太守的亲笔书信。我展信一看,眉头立刻皱起来了。
原来今夏临渊大疫,无数百姓背井离乡向北逃亡,结果被安远县令堵在关外,不放他们进入郴南。这种举措也在情理之中,天晓得流亡的百姓中谁已经感染了瘟疫,若在郴南蔓延开来,他可怎么向上司交代?百姓不得入关,愤怒鼓噪,也不知道是哪个恶徒从中煽动,竟然攻破关门,进而冲入安远城,把县令一刀砍了,掀起反叛的大旗。
郴南连续几年收成都不好,今夏又是大旱,眼见田里禾苗枯焦,走投无路的当地百姓也有相当多跑去安远,投靠了乱民叛匪。据说他们现在已经啸聚了上万人,一路向西北方向杀来,很快就要接近东剧了。
因此太守劝我不要就此南下涟河,最好先往西去绕个圈子,经虚陆郡返回都中。我把书信给尉忌看了,尉忌轻叹一口气:“近十年来,天灾地变不断,捐税又重,百姓难以为生,怎不铤而走险?原本只是啸聚山林、抢掠过往,此次竟然攻占了县城,还待来攻郡城,莫非天下真的要大乱了吗?”
然而叹息过后,我却从他目光中发现了一丝兴奋和欢喜。这家伙,定是想趁着乱世博取功名——否则以他这种寒门出身的士人,本领再强,是不会有什么光辉前途的。况且,或许武人都会盼望天下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