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至今努力而抛洒了多少鲜血?如今北方信王渐渐做大,信王与康王不一样,他坚决要抗金,坚持在北方抗金,驱逐金兵恢复河山的希望就在眼前,一帮将士们岂肯轻言放弃?
此时的赵构不敢说投降金国当儿皇帝的话,一旦说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一帮武将恐怕当时就会翻脸离去。但是皇帝已经把一些意思表达的很清楚了。
在靖康之祸发生后,大宋不仅仅是面临亡国的可能。而且还背上了强烈的屈辱感。一帮大宋将帅既然决心洗雪前耻,那这事就没有回旋余地了。但是,赵构还是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委婉的说了出来。
当儿皇帝祈求和平,那现在是绝对不能说的。一说出来,就算一帮将帅碍于自己是皇帝,不会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来。但是下面一帮刚刚平复的基层军队将会再次叛变。赵构自然没有傻了,在现在这个刚刚获救的时候还提这样的话题。
赵构提出,现在战争顿起,生灵涂炭,自己于心不忍。所以,现在大家加强防御,抵抗金兵入侵,快速的与金兵求和,结束这场战争。自己看到万民受苦,实在难受,不愿意打仗了。
赵构说着说着,眼泪那叫哗哗的。其流水程度,不下于在刚刚被他收拾掉的刘苗逼迫他的时候,当时假装忏悔的他的流水量。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是一心为民,才一心求和的。
但是,一帮将帅决意要接纳赵榛和信王义军,他们坚决要求支援信王。面对一帮眼红脖子粗,丝毫不相信自己的将帅们。高宗赵构也不敢明确表示反对,但是,在赵构的心里,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三个带头的,刚刚救下他性命的恩人将帅,已经被他的心里打上了秋后算账的仇人列表。
刚刚经受了“刘苗之变”现在受到惊吓的赵构底气不足,害怕自己再次开启“刘苗”之祸。于是他顺着一帮将帅的意思,表示自然要支持信王的。
但是,赵构也提出了一些自己坚持的东西。虽然赵榛在北方抗金很成功。但是鉴于北方义军都是由乱民、盗贼组成,其忠心有限,让其做大实在不稳妥。
而且赵构提出,自己的十八弟信王赵榛是否能够完全控制住他的军队,大家都不能肯定,所以不能无偿给予援助信王义军。
虽然大宋需要信王义军冲锋陷阵,但也不能养虎为患。信王义军都是一帮贼寇组成,和现在轰轰烈烈造反的各地反贼怕也没有区别,不值得信任。
当然,赵构表示,自己的十八弟自己是绝对信任的。但是他手下的人恐怕不受他控制。一旦把那些贼寇养成了一头大老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