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军才是最大地靠山。
京兆路的翟兴、义兵首领刘希亮、孟迪、种潜、张勉、张渐、白保、李进、李彦仙、张宗谔为什么要派使者来与信王赵榛会盟?原因都是一样的。
虽然赵榛和信王义军所面临的形势一度险恶,但面对几十万金军的围剿,最终他们杀出了重围,击败了几十万金军的围追堵截,一举扭转了局面。这更加证明了信王赵榛的本事和信王义军的实力,所以王庶拜服了,心悦诚服地来拜见赵榛,认他为主公,心甘情愿地为其驱使。
假以时日,这片天地或许就是赵榛和信王义军的天下。到了那个时候,不仅仅抗金大业和恢复大宋河山的问题可以解决了,还有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
现在,一线曙光刚刚从河东河北两路的这片天地里悄然露出,虽然路还很长很长,但好歹看到希望了。
在东京汴梁,一场阴谋正在酝酿。杜充到任了,此时东京汴梁的最高统帅就是杜充。
早在七月宗泽去世之后,东京就已经人心惶惶,都为抗金的前途担忧了。都统制王彦心急如焚,连忙带了几个亲兵,连夜赶到扬州,求见赵构。他希望报告东京前线战况,并请朝廷选派有威望的大将接替宗泽职务,不要让宗泽已经收编的两河民兵发生动摇。赵构让黄潜善、汪伯彦两人代为接见。见面之时,王彦声泪俱下,详述两河忠义民兵百万,皆愿为国效力,请求朝廷支援,以便兴师北伐。
黄潜善、汪伯彦两人都是坚定的投降派,立刻斥责王彦,所有义军都是盗贼,需要一律遣散。王彦这个人性格耿直,爱憎分明。就算是当初不听命令,擅自出击的抗金名将岳飞,都被他一直记恨在心里,更何况是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俩人了。双方自然冲突了起来。而王彦也辞官了。
失去了王彦这个都统制,杜充到了东京根本就没有人能制衡得了他。杜充对于过去由忠义民兵收编而来的队伍,一律不予承认,不发粮饷。所以经过宗泽收编而集结到东京附近的队伍,大部分都即将溃散。一支队伍无人发放粮饷,怎么能够维持,大伙只好准备各寻生路。虽经宗泽收编还未移驻到东京来的队伍,如原在洛阳的杨进等人,就无法再到东京来。原在山东的李成,就直接向河北路进发投奔赵榛去了。
就在所有忠义民兵将要溃散之时,一个人将他们重新聚拢并且告诉他们将来的生存之地。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一直潜伏在东京汴梁的马扩。马扩将溃散的所有忠义民兵聚拢在一起,让他们背上投靠信王。聚拢的忠义民兵需要人统帅,马扩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