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人会觉得这太过夸张,就像周正,他就觉得不可理解,完全无法接受。为什么?因为他来自未来。
但贞节、守节和为节而死,在大卫朝是很有市场的。这事得从大卫朝的前朝,也就是大齐说起。
大齐皇族本是陈朝的权臣,趁着陈朝三代君王短寿、主少国疑的时机,侵夺神器,建立了政权。从这个角度来说,大齐皇室得天下是不怎么“正当”的。而他们身上的少数民族血脉,也加重了他们这个政权的“不正当性”。
华夏族为什么要让有胡人血统的人来当家?炎黄子孙要自立!
他们的天下就是偷来的!他们能偷,我们也可以!
民间的论调使大齐皇室感到恐惧,而恐惧也使他们得到了额外的动力。这种动力让他们比以往的政权都要更有活力,逼得他们去做出一些改变,好让自己的政权变得更稳固。
包括开放边境贸易,允许各民族通婚……大齐皇室想尽办法,想让华夏族适应有胡人的生活。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加强通商,来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以此来提高百姓对政权的满意度。
而如果说以上的措施都比较偏世俗化、偏物质化,那么在精神文化方面,大齐皇室也并不是无所作为。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建立了科举制度,给予中下层华夏族百姓改变命运的机会,以此笼络人心;二就是热捧忠孝与节烈。
前者很好理解,在大齐开创科举制度之前,中下层百姓几乎没有出头的机会。想要出头,就得去四处游学、拜访名师,期待靠着老师和同学的人际网络,为自己谋个出路。
然而就这一条路,大部分情况下也不是那么的靠谱。举个最好的例子,地球历史中蜀汉昭烈帝刘备刘玄德。他白手起家,最后三分天下,算不算英雄豪杰?
可就算是这样的英雄豪杰,想出头也是千难万难。刘玄德少年时拜卢植为师,与公孙瓒是同门师兄弟,跟公孙瓒的关系还很好,像是异姓兄弟。这都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可他们给刘备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了吗?并没有。
据史料记载,刘备发迹靠的还是他自己。《三国志》里说他“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这段话翻译过来,意思是——刘备喜怒不形于色,又平易近人,很能得江湖豪侠们的敬爱。中山的马贩子看到刘备像是只潜力股,就资助了他不少钱,让他去招兵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