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战时法》草案被张贴在帝国京城的南门,整整用了上百面告示牌,开始向帝国百姓征求修改意见的时候,关于皇帝再次远征的事情立即成为了帝国的头号重要事情。当然,有眼光的人都已经看了出来,皇帝在这个时候推出《战时法》,正是要利用帝国百姓对远征的热情来让百姓接受这些将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巨大改变的法律。不过,对于大部分的帝国百姓来说,这还是一件新鲜事。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拥有了向帝国政府,乃至帝国的皇帝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的机会。显然,这本身就足以在帝国引发一场大讨论了。
在帝国百姓就《战时法》草案进行激烈讨论,并且连续有人上书(当时,很多帝国百姓还是通过传统的办法来表达自己观点的,这就是向皇帝上书)的时候,朱祁钰也很是高兴。这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场面。而且,他在这部法律的草案中故意留了几条有争议的条款,等到百姓的讨论结束,他将这部法案正式交到议会审议的时候,会以百姓提出的意见为由,故意删除掉这几项条款,以此彰显百姓意见的重要性,让百姓对其他的条款更为认同。当然,这仅仅只是一种手段而已,而百姓这么热情的讨论一部法律,这本身也就预示着这个办法的成功,以及这部法律的成功。
当然,朱祁钰本人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出面的。当各项准备工作都逐渐到位的时候,朱祁钰突然发现自己由闲了下来。离远征大军出发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这是战争前期准备工作所必须的时间,而且这已经被朱祁钰压缩到极限了,毕竟军队的调动,物资的储备与调动,各运输部队的安排,这些都需要时间。特别是工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民间军事力量的征召等等,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朱祁钰不得不耐心的等待这几个月,就算他是帝国皇帝,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皇帝,他也不可能在与时间的竞争中赢得胜利!
不过,也就在这个时候,朱祁钰遇到了一个让他有点头痛的问题。当李妃,李惠中带着他的大儿子朱见泽来到他的面前时,朱祁钰这才猛然发现,他印象中的那个还处于襁褓中的大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
朱见泽小的时候有一个别名(传统,即使是皇室也不例外),而其正式名字是在其十二岁的时候才取的,这显得有点晚。不过当时朱祁钰也刚好回到帝国,而为皇子定名的事情,自然应该由皇帝来做,其他人是无法代劳的,所以也就拖到了这个时候。而朱见泽是景泰三年出生的,如果按照帝国的方式来计算的话,他已经十八岁了(实际十六周岁才过)。按照帝国的观点,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