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累计战果,来击溃奥斯曼军队。当然,这种作战方式本身对奥斯曼军队的失去,信心,斗志都能产生巨大的打击。明军每获得一次胜利,就将让奥斯曼军人的希望渺茫一分,就能让奥斯曼军人的士气低落一截!显然,在没有足够的兵力,与敌人进行决战性的大会战的情况之下,就只能用蚂蚁啃大象的做法。一点点的蚕食掉敌人,通过积累胜利,来击溃敌人!
从这一点来看,杨天奉已经不再是一个军长了,可以说,他已经从战术指挥官上升到了战役,乃至战略上的统帅。这对军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蜕变。有的人天生就是非常优秀的战术指挥官,比如近卫军的军长梁岳,还有第五军第一师师长高瞻。这两人在指挥军队做战术行动时,可以说都有着非凡的表现,而且对部队的作战行动控制得如臂使指般的灵活。不过,他们在战役层面上的指挥才能就不怎么样了,更别说在战略上的判断。一个精通战术的军人,最多也就做到军长程度,要想升到更高的位置上去,那么,就必须要具备策划战役,并且对战略方向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而这就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军人,而是军队的统帅,是军队的灵魂!
杨天奉的这一演变可以说是让他成为一代名将的基础。以往,他是在皇帝的指挥下作战的,是按照皇帝的命令行动的,所以他基本上不需要考虑战役与战术层面上的事情。即使是在莫卧儿帝国作战的时候,第五军独当一面。不过当时第五军只是偏锋部队,而且绝大部分行动都只是战术层面上的行动,不但作战规模小,而且作战区域也很狭窄,所面对的敌人更是弱小。这次,杨天奉是独当一面,单独指挥一个战场上的作战行动。虽然,在绝大部分时候,他指挥的只是第五军的行动,但是,他却需要利用起白羊王国的其他军团,并且对整个战场部署做出安排(哈里一直没有到前线来,所以杨天奉这个副司令是真正的统帅)。这些,都让他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也让他逐渐成熟了!
有了第一次突击的胜利,杨天奉并不会停下来,只要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只要第五军还没有被打败。只要杨天奉还没有收到回国的命令。那么,他就不会停下来。他也不能停下来,停止行动,也就意味着将战场的主动权交给敌人,也就意味着要遭到敌人的进攻,也就意味着要承受失败!当然,这些,杨天奉都不会接受的,所以,他就必须要继续进攻,用第五军这支利矛,在奥斯曼帝国的身上戳出更多的窟窿出来,并且让这个庞大的帝国流尽每一滴鲜血,当奥斯曼帝国的鲜血流干了的时候,那么这个帝国也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