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松软易掘,又不虞雨势连绵,土城变泥潭;兵力占绝对优势。
天时有了(夏季),地利有了(近山),兵力有了,垒城战,条件达成。
五月初十,夏军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同时堆土,起始距离在百丈之外。这样远的距离,无论是飞雷炮还是飞弹器都无法企及,也只能沉默地看着城下的夏军辅兵、役夫,如蚂蚁般来回穿梭,从附近山峁取土堆城。
夏军还撒出大量骑兵,在定州六个城门附近游弋,以防华军突然出城袭击。
五月十三,经过四天不懈努力,三个呈长条形、宽十丈、比定州城还高出半丈的土城,已延伸到距定州三十丈处。而城内的华军,也开始了反击。
先是飞弹器弹射霹雳弹,然后再到飞雷炮抛掷炸药包。最初的效果不错,倒是炸得夏军运土的辅兵、役夫一片片倒下,四下逃窜,工程停滞了大半天。之后又炸了好几次,造成了夏军不少死伤。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精确度不佳的武器,效果逐渐不如人意。
首先,十二师此次远袭,本就没多携带远掷武器,加上穿越戈壁沙漠,一路损失,最终能完好无损拉到定州的飞弹器不过二十架,飞雷炮十八架。飞雷炮这种性能与精度较差武器,靠的就是数多量大,密集轰炸,才能发挥其恐怖杀伤力。数量太少的话,威力难以体现。
其次是夏军的辅兵与役夫不是正规军队,一见炸药从天而降,立即一哄而散,爆炸过后,又在正兵的驱赶下再复聚集。由于缺乏地面部队配合出击,扩大战果,这样单调零星的打击,那怕将敌军打得心惊胆战,士气降为零,对作战也没什么帮助。而且杀伤的多为非战斗兵种,对夏军的战力剥弱有限,非但浪费弹药,更将夏军给炸皮实了,对炸弹炮轰都有了一定的心理免疫与防御手段,再不似初见时的那般恐慌惊惧了。
守将王贵无奈,只得下令停止炮击,毕竟炸药包经不起这样浪费,霹雳弹则间断投掷,保持一定的威慑力,延缓夏军筑城。
五月十五,三面土城推进到距离护城河十丈之距,与定州城的空间距离,不足二十丈。均属双方火枪与弓弩可打击范围,自此刻起,夏军与华军,正式交手。
华军火枪犀利,二十丈内,穿牌破甲,莫说是缺少防护的辅兵、役夫,就算是夏军正兵,披甲持牌,都难以防御。中弹者非死即伤,基本丧失再战或行动能力。夏国士兵对火枪的畏惧,更甚于霹雳弹及炸药包。毕竟后者从天而降,肉眼看得见,还有几分逃避的可能,可是火枪弹丸,你看见时,已经是个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