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兵力相当,补充师士兵胜在训练得力、军纪严明,那三天一大操,两天一拉练可不是开玩笑的;而王伯龙所统领的义胜军,则胜在老兵悍卒甚多,战斗经验丰富。两下一比较,基本扯平。
装备方面,义胜军是伪军,又留守后方,自然只有旧甲劣弓;而补充师虽然是乙级师,但好歹兵甲簇新,出战时又从天枢本城军工司勾抽了刚出产的二百支火枪,以及数量不少的霹雳弹,这方面就不是义胜军所能比的了。
就士气而论,补充师士气高昂,义胜军近两年也没打过败仗,而且因为历史原因,对宋人一贯仇恨。
兵马、素质、装备、士气,双方势均力敌。最后要比拚的,就是将帅的个人能力了。而这一方面,王伯龙足以甩左开几条街。左开之所以能与王伯龙打成平手,全仗着他有个参谋部,以及良好的“圆桌军议”制度,他们是一群人对抗王伯龙一个人。
但是,王伯龙就是王伯龙,玩策略,他一个人玩不过你一群人,但真正沙场对阵时,考验的就是主帅的个人能力,别人帮不上忙。
当双方第三次交战时,王伯龙反复观察,发现了补充师军阵的一个弱点:在军阵右翼偏南侧,有两个方阵在指挥应变方面与别的方阵脱节。
不得不说,王伯龙不愧为阿骨打时期就纵横沙场的老将,堪称火眼金睛,经验老道。他所发现的这两个方阵,就是协同作战的浮山旅的两个营。
浮山旅是独立旅,刘泽的部队。天诛军扩军之初,为了稳定这些太行群豪的人心,并不强制抽调到补充师集中训练。所以浮山旅是天诛军近五十个旅中,战斗力最弱的一个旅。此前他们也没有与补充师联合训练并作战过,结果指挥起来,就有了瑕疵与破绽,而这个破绽,就被王伯龙敏锐地察觉并抓住了。
王伯龙当机立断,将手头一直没放出去的五百骑兵,一下撒出,由前义胜军统领耿守忠率骑猛突。迅猛插入补充师与浮山旅两个营的军阵结合部,将两部分割开。
浮山旅两个营在敌骑反复冲击下,终于顶不住而溃败。浮山旅一败,严密的军阵豁开一道大口子,补充师军阵侧翼暴露,军心大乱,阵脚动摇,眼看就是一场惨败。危急关头,补充师最强力量,二百火枪兵与二百重甲刀斧兵组成的混合营悍然出击,重创耿守忠的骑兵,并将之击溃。然后为全师断后,徐徐而退,这才没有造成全军崩溃。
此战,补充师损失数百,浮山旅两个营被歼,士气大坠,败局已无法挽回。最糟的是,退路被断,全师数千人,被迫退到百里之外的赞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