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以上两军后顾之忧,遂发动攻夏之战,此一战后,西北与夏国接壤的边境,应可保三至五年的安定。而且,这种安定会随着天诛军今后越来越强而愈加延长……
在场一把手的武将中,多多少少都知道这话前半段有不尽不实,也知道其中涉及到天娇营女兵的问题。不过,也正因如此,无人敢于深究。
狄烈不仅是一个战士,也不只是单纯的武将,而是集城主与军主于一身的、有上位者性质的军政首脑。尤其是在打下太原之后,他的声望与威信更是大大跃上一个新台阶,即使是当初那些对他这个来历不明的“王子”,心存鄙薄的宗室或旧官,到了这个时候,也再不敢置疑他有雄踞一方的诸侯之相。对于一个未来的诸侯,有损声誉的事情,能不公开,尽量不要公开。
就在这个天枢城与天诛军未来数年一直使用的军政议事堂里,狄烈与天枢城军政两方的精英们,定下一系列关于政治、经济、民生、军事、军队等等未来发展的方针计划。军事与军队方面,狄烈负总责;政治、经济、民生方面,交由陈规、张角牵头,精选有才干,并具有一定施政能力的官员士子出知各州县。相信符合条件的人才,天枢城与平定城里一抓一大把。
不过,狄烈在这里有一个明显不同于宋朝对地方官吏的使用方法。宋朝的知府也好、知州也罢、知县也是一样,全是军政大权一把抓。但天枢城政权却完全不同,实施军政分离,文官无权指挥军队,各地方军队为独立系统,只对上一级军将负责。如此一来,不管那些官员士子们当上什么样的高官,总有与其同级的武将及军队震慑住。
乱世之中,枪杆子决定一切。军权在手的狄烈,自然也就稳如泰山。至于太平盛世之后,笔杆子终将要压倒枪杆子,那就是将来的事了。
军事方面,目前对天诛军有潜在威胁的只有两支金军:在太原以南,堵住天诛军南下关中之路的河中府,有着虎视眈眈的完颜娄室三万大军;太原以北,有曾与天诛军在天门关对峙的金国西京万余兵马。
金国驻守西京的三名重臣:西京留守韩企先、主将耶律余睹,副将耶律奴哥,全是不折不扣的的故辽旧臣,手下万余军兵,也多为契丹人、奚人,战斗力什么的只算二流。面对天门关这样的险要关隘,攻取无力。两个月前,耶律奴哥率领的数千大军,就曾被傅选的白马旅堵得严严实实,折损数百军兵,始终无可奈何。最终听闻太原城破,仓皇退兵,还被王忠植率军追杀了一阵,又折数百人,辎重丢了大半。因此,太原以北的这支金军,只是疥癣之疾,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