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桥这个峡谷地形颇为险要。四面丘陵起伏,两山一夹,中间只有一条不算太宽的通道。只要埋伏在两侧,待敌军出现,以一支强军堵住谷口,任是千军万马,也难以突破。
只不过第一混成旅的任务却不是堵住敌军,令敌人知难而退,恰恰相反。乃是将敌军吸引出峡谷,以便让张锐的猎兵营截断敌退路,为第一混成旅尽歼敌军创造条件。为此,第一混成旅只得尽可能远离峡谷口,同时又要保障有便于战车展开的地形。最后只能选择在十里外这片尚算平整的沃野中。
第一混成旅的总人数为三千五百人,其中战兵为两千五百人,而工兵营与辎重营等辅兵都经过基本训练,关键时候也能派上用场。全旅真正无作战能力的,只有医护都百余军医而已。第一混成旅因为有一个骑兵团。战马数量就有两千之多,这要是放在建炎朝,简直不可想像。
北宋王朝本就缺马严重,加上国灭之后,又被金人掠去大量骡马,因此建炎立国后,马匹奇缺。当时一厢(相当于现代一个师,约2、3万人)军队中,可用战马不过几百匹,端是可怜。
第一混成旅的战马储备量实际上已达到甚至超过金军同等数量的兵马,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狄烈上太行之前,就已有战马七千匹,又先后击败完颜阿古与完颜撒离喝及设也马的中路金军,缴获战马不下三、四千,牛羊挽马甚众。此时狄烈手头的战马已经过万,而他仅有三个骑兵团与一个加强营,不过四千骑兵,就算是一人双马,也才用去八千匹战马,还有两千多匹富余。而这些富余的战马也只能暂时放养在平定,作为训练之用。
战马多了固然是实力的体现,但也令人头疼,一匹战马消耗的食物,相当于十个步兵,一万匹战马……这也是狄烈迫不及待发动一场大战的原因之一——这么昂贵的战争配备,老是养着不用,实在亏不起啊!
如果说第一混成旅的第一大特点是马多,那么第二大特点就是车多了。多达五百辆大小车辆,彻底令人迷惑兼无语。两百辆战车,三百辆运输车,这就是第一混成旅的庞大车阵。
按狄烈的战车营规划,每一辆战车核定载重五百斤,除负责赶车及调动转向轮的一名车夫以外,只载装备物品不载人。古时军队行军,盔甲兵器什么的多数打包驮在背上,如果是
重甲(比如步人甲),那就得要骡马或大车负载了,否则七、八十斤重的东西扛下来,别说是打仗,光走路就累瘫人了。
战车营成立后,按照规定,士兵所有的装备,诸如火枪、备用枪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