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荆棘一般的长枪阵林,刺杀了本军半个营。若非及时派出两百骑兵从侧翼威胁,迫使匪军后退,伤亡更要惨重。
第二战,韩庆和军战损三百,虽然最终以骑兵逼退敌军,但略处下风。
尽管遭到不小的损失,韩庆和却并未沮丧,他自觉是逼出了对手的底牌,而自己还有一张牌没打出五百骑兵。无论何时,五百名骑兵,在一场中等规模的千人之战中,都是一股举足轻重、可以决定胜负天平的力量。
今日是第三番作战,韩庆和自信满满,他决定今日要将手中的王牌打出去。
这个时代的战斗,没有太多的花巧。在战前,你可以运筹帷幄、可以玩各种策略、可以扯出一条又一条的兵法,而一旦上了战场,还是得老老实实用实力说话,少犯错误,少出昏招。如果有骑兵有步兵,那就步兵正面迎敌,骑兵侧翼寻机;如果只有步兵,那就得多备弓弩,争取远距离杀伤;如果全是骑兵,那没得说,想揍人就揍人,想走人就走人……
早期金军作战,马多人少,而到了现在几十万的规模,那就是人多马少了。女真人与蒙古人不同,蒙古人是标准的游牧民族,而女真人却是渔猎民族,在马匹的储备量上,没法与蒙古人相比。
韩庆和的契丹兵,在女真人眼里,不过是二流部队,当然不可能有太多马匹,以至于他这个契丹万人队忒母孛堇,骑兵不过一千,战兵不过五千,其余多为辅兵卒,真正战斗的主力,还是步卒。这也是韩庆和为何如此眼热那五百副步人甲的原因。
韩庆和三番战的打法中规中矩,步卒正面牵制,先以箭矢消耗敌军,然后以重牌手缠住重甲长枪手,最后将四百骑兵从两翼插入。
韩庆和这个战术很简单,也很直白,但就这么简单直白,敌军却没奈何。原因很也很简单直白你没实力,看明白了你也没办法。
在前几日打二番战的时候,韩庆和用的也是同样的战术,当时白马旅因为占上风,及时收兵,避免了侧翼之厄。但这一次韩庆和相信对方要收兵没那么容易了,因为他一定会让步卒死死咬住。
烈日之下,两支军队杀声震天地撞在一起,然后,浓浓的血腥味弥漫了若大的原野……
韩庆和抚着颔下夹杂着几根花白的长髯,一瞬不瞬地盯住远处的战场,默默计算着骑兵最佳出击时机。大约小半个时辰之后,敏锐地感觉到战斗双方节奏变慢的韩庆和,终于点了一下头,向身边的旗号手示意:骑兵出击!
四百轻骑,左右兜转,一持黄旗,一持青旗,卷起大股黄尘,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