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百一十章 战车与排炮(3 / 5)

狙击南宋 寇十五郎 4623 字 2021-07-31

是在山谷里,怕是要用人力来抬动转向了,这显然是不可行的。于是狄烈才想到用三轮车来代替两轮及四轮。

再一个,就是车体上的挡板。偏厢车之所以叫偏厢车,就是因为挡板的位置处在车体一侧,或左或右,是为偏厢。而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所使用的之所以叫正厢车,则是因为挡板在车体前方。狄烈的新式战车挡板却是全方位移动式的,可依据作战需要,将挡板移动到车体任何一面。那这该叫什么车?全面厢车?

戚继光的战车战术以防御为主,将挡板安置在车体右侧,遇敌时车辆围成一圈,可形成一个临时木墙城寨。远施火炮,近发火铳。那些既没攻城器具,也没有攻城手段的蒙古鞑子,除了干瞪眼,就只能是无可奈何。

俞大猷的战车战术则以进攻为主。他将挡板安放在车体前方。敌军来攻。则车头向外,围成战圈;敌军攻而无果,yù退却时,战车散开恢复车阵行列。然后齐头并进,步步紧逼,黏住敌人不放。由于挡板在车前,所以并不担心敌军突然杀回头。而敌军则是打又打不下,甩又甩不脱。痛苦的滋味可想而知。从某种程度上看,俞大猷的正厢车战术,算是古典板的“牛皮糖战术”了。

狄烈的新式战车,既有偏厢车之强大防御,又有正厢车之强力攻击,可算是糅合二者之长。新式战车的自重为五百斤,以双马挽拽,可载五、六百斤的运力——事实上,如果不是畜力有限。以战车的空间,甚至还可以乘载士兵。当然,这样的结果,就是彻底丧失机动xìng,狄烈绝不会这么干。

狄烈相信。在有了火枪之后,再加上这古代版的装甲运输车的辅助,他的天诛军将会如虎添翼,在未来的战场上大放异彩。可以想像。如果再来一次奈何关之战,只要先安排一支战车队横亘在井陉道上。即便再碰到如上次撒离喝那般疯狂突围,也绝对可以牢牢守住,不放过一兵一卒,最终将之全歼。

就象当rì奈何关之战一样,火枪配碉堡,绝对是敌军的噩梦。虽然没法将奈何关搬到平原战场,但有了这个活动的“碉堡”,未来战场之上,岂不是处处都可当做简化版的奈何关?

狄烈既然造出了这种功能比之偏厢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新式战车,自然也不会忽略最重要的一点,无论是偏厢车战术还是正厢车战术,决定xìng因素,都是火器。用戚继光的话来说,战车“所恃全在火器,火器若废,车何能御?”而俞大散也指出“车必藉火器以败贼,火器必藉车以拒马,二器之用实相须也。”而这二位大能所说的火器,除了火枪之外,火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