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榛的命运,与原来就会有什么样的不同。
或许正是预见到了自己的宿命,年轻的赵榛,此刻正坐在五马山主寨、位于南端的铁壁关寨内堂锦座之上,愁眉不展,神色隐带惶恐。
赵榛在徽宗的三十几个皇子中,排序不上不下,中不溜。与九皇子赵构正好相差一倍,排行十八。就年纪而言,他今年的虚岁也正好是十八。当然,这个吉利的数字,带给他的好运,或许只是逃出囹囵而已。如今坐困愁城,这个数字所代表的年龄,恰恰暴露了他缺乏阅历与人望的弱点。
好在赵榛还有个信王的高端身份,手底下也有如马扩、赵邦杰这样的人才,更有五万人众。据马扩及赵邦杰所说,这其中能当精锐,并有完备兵甲的,不下于二千之众。这二千精兵中有百余骨干,来自于当年种师中太行兵败之后,溃散的西军兵卒。经这些骨干训练整备之后,此二千精锐之士,不下于当年大宋的西军战力。
也正是有了这二千精锐之士,分守于主寨铁壁关与北边的副寨朝天关,这才堪堪顶住了耶律铎八猛安大军的昼夜狂攻,多次击退敌军,一直熬到寒冬降临。最终迫使耶律铎不得不改强攻为围困,以待来年雪化之后,再行围歼。
赵榛虽然年轻,也没什么阅历,但迭遭大难后,多少也长了点见识。至少他知道本寨号称十万,实际不到五万,其中能操持枪棒的青壮,更是不足万人。其余四万余人,都是投靠来的大小山头势力的亲眷、老弱,还有望风景从的流民。这些人,搞点后勤杂役还成,紧要关头协力守寨也还凑合,但操刀撕杀,就别指望了。
近万寨兵,除却二千敢战之士,其余七千余人,据马扩所言,缺乏兵器甲胄,训练也不足,守寨尚可,出寨浪战必败。
这等外无援军,内缺武器的局面,令赵榛想起了两次汴京之围,尤其是第二次。自家的煌煌大宋,就是这么被灭的啊!
传承百余年的王朝,构筑逾千年的古城,在金军的千军万马下,还不是一击而破,更遑论这区区的五马山寨!
自金军攻寨围城以来,赵榛每每想到此,都是寝食难安,他甚至想过让赵邦杰护卫自己出逃。至于逃到哪,不知道,反正不能困在这绝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更不能呆在十死无生的绝地。可惜的是,当赵榛想跑的时候,金军早已将五马山围得铁桶也似。不要说东麓的缓坡面,作为战场已被锁死,就算是西侧的陡崖,也放有数队兵马在山脚下监控。即便是冒险缒绳而下,也逃不脱被发现、缉拿的结局。
难道这就是我赵十八郎的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