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
“所谓的市场经济,就是尊重市场的自然规律,任其按自己的规律自行流动,优胜劣汰,官方不要过多的干涉。”
“啊!”司马凯惊呼一声“陛下,这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吗?”
理论上,市场经济这个概念的源头,就出自道家。
市场经济要尊重自然规律,这和道家的提倡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基本是一个道理,强调上下若水,任其按自己的规律自行流动。尊重市场机制,官方不要过多的干涉。
从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来看,所用的“无为而治”正是由于遵循了市场经济的法则,所以能从废墟中迅速恢复过来,让民生变得非常富裕。后世的〖中〗国,搞计划经济。结果走了几十年的弯路。
“可是陛下,文景之治后有七王之乱。贞观之治后有武氏乱国,这些可都是前车之鉴啊。”
秦牧淡淡地笑道:“所以市场经济的运作,必须建立在个人的〖道〗德和社会的伦理之上,一方面要强调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又要强调每个人要有更高的〖道〗德操守。”
“陛下,臣明白了,这是儒家。”
“但事实证明,所谓的〖道〗德操守,除了要引导之外,还远远不够,因为总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是不守〖道〗德的,那就需要制定详细的法规。以硬性规定一个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
“陛下,这是法家。”
司马凯再次惊呼,儒、道、法三家之争。向来没有定论,历代不是偏重于此,就是偏重于彼,很难掌握其中的分寸,运行起来也总是弊病重重;
象秦国,偏重于法家。结果民不堪命,反旗四起;到了汉初。偏重于道家,结果纲理不存,七王叛乱。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看似繁华,也留下了大量的弊端。
如果按秦牧这套治国理论:以道家的无为而治来施行市场经济,以儒家来建立社会的〖道〗德伦理,以法家来规模一个法制底线。
三者就不再是矛盾的,而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补益的关系。
国家要富强,需要道家的无为而治,让市场经济〖自〗由动作。
但人有了钱,往往就会变坏,所以同时需要儒家的礼仪仁智信,来提高人们的〖道〗德标准,才不会因社会富有而物欲横流,〖道〗德沦丧。
但儒家只能起引导的作用,而不能强制人的行为规模。无论你怎么引导,总有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抛弃基本的〖道〗德;
这就需要法家来规定一条社会红线,你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