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九章 易与术数下(2 / 4)

明扬三国 海漂 3096 字 2021-06-07

不了多少柴火,这可是专业的工作,并不简单。

下山找柴夫这些专业人士购买,相对张俭这样情况,其实是更加合算,况且朱魁他心中自有解决冬日柴火的费用的方法。

张俭见朱魁知道关心长者,有孝心,仁心,自己完全没有不允之理,便答应道:“这些事情,你自决即可,买柴费用你可去何管事那里支取。”

“多谢老师。”谢过一声,朱魁并未离去,而是再一稽首,又说道:“再禀老师,弟子有意以书易柴,用老师手书那卷《论语》教授山下农家子弟,换取他们多准备一份整个冬日的木柴。”

这便是朱魁的想法,回想起前世家教这个职业,他考虑着若搬到这后世来,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听得此言,那张俭却是勃然怒起,狠声训斥道:“可知汝现在在说什么吗?薪火之木,焉能与圣人之言相换。”

三个月相处下来,师生之情日渐深厚,早不像刚来时候那般拘谨,朱魁挺胸解释着:“老师着相了,可是认为弟子以书卷行商贾之事?”双眼直视张俭,对着那满脸的怒色,毫不退缩,坚持自己的观念,继续说道:“不,这教与换之间,一样本着传播夫子言行的心思,根本没有区别,都是为了让天下更多的人知礼得仁,这有何不好?”

“昔日夫子有教无类,门生各职各类都有,木柴乃是山民汗水所得,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来习得圣人之言,弟子不觉得这么辱及了夫子的学问,老师可以为然否?”

听到有条不紊的解释着,张俭的怒气微微的收敛,仔细的想了想,这些说词倒是有些道理,商人以钱换书,渔夫以鱼换书,农夫便以米粮换之,柴夫为何不能用薪柴换得,他们都是用劳力争取来的机缘,说明他们向往礼仪文化,不愿再做粗鄙之人,夫子为何行教化,这便是教化。

想到此,张俭突然觉得自己做了一辈子的学问,在这问题上,竟还没自己这个小弟子看得透,平心静气,既然找不到反对的理由,便同意说道:“你倒善辩,那就全部依你。”笑了笑,就去取来那卷手书《论语》交给朱魁。

“老师过奖了,多谢老师成全!”

朱魁也笑了,其实他也可以自己把《论语》写下,私下偷偷拿去换木柴,只是他自己心中觉得既然有把握说服张俭,何必瞒而不说,在师生之情中,埋下疙瘩。

--------------

茅亭,高邮县城外,进山小道与官道的三岔口处,四根原木稍事加工以为梁柱,上覆茅草,远远看去带着浓浓自然本色,以及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