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三口中的渡口,位于秣陵县城外十来里远,秣陵县乃长江流域一大县,商业往来频密,故而来来往往船只不计其数。
北方走马关隘,南方撑船渡口,便是说江河上渡口港湾与关隘城防一般,在军事上都有重要地位。
秣陵县外的渡口有两个码头,下湾的乃朝廷水师驻军之用,上湾则是民用,二人有堆岩礁分隔开来,使民船商船难以混入其范围,大大杜绝细作的进入。
朱三使船进入码头,他渔船上的帆杆与周遭相比,较为显眼。要知只有蒙冲、楼船的大型战舰才装备布帆。
沿江村落贩鱼的渔夫们皆聚集此地,歇息在码头一旁,都是常客,自然熟识朱三,小小年纪,十分能干,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纷纷打着招呼。
“三娃儿,来了。”
“三娃儿。”
“三娃子,今个怎么你一个人来送鱼,家里大人呢?”
朱老实是大人,十六岁的朱大也算大人了。
朱三绑好船只,用竹担撩起两只水箱,直直提了起来,毫不吃力,晃悠悠的走在石子路上,清晨的阳光照在他黝黑的臂膀,古铜古铜的。
嘿嘿一笑,对周遭回道:“王大叔,我大哥要成亲了,家里大人带着他去下聘礼,待日子定下,就去邀请你们,一定要来啊,好热闹热闹。”
听到此话,那名被朱三点出名的渔夫,一愣,显然没想到这节,有些灿灿的说着:“若有时间就来。”
语气有些言不由衷,原来参加乡里之间参加婚礼是要礼金的,这礼金可以是钱财,更多却是米粮食物,那名王大叔生性小气,一听要送礼,自然怂了。
这番心思,朱三也懂,也不说破,加快了些脚步,疾步如飞。
码头市集在渡口的左上方,那里一名名渔夫摆着鱼案,竖着杆,挂着条条肥鱼,大声吆喝着:“快来看,快来瞧,新鲜的鱼儿,便宜啦,都来买啦!”
喧闹的鱼市,并不是目的地,几步穿过,并不停下与周围那同行般,摆摊售卖。
鱼市尽头,有一三叉路口,开有一酒肆,名为灵曲酒肆,酒肆东家乃秣陵县中大商人赵半城,灵乃灵性之意,,曲乃酒曲之意,朱三徘腹着,那赵半城不会觉他那店中黄汤是什么灵性之酒吧。
有酒,自然要有肉搭配之,自从半年前,朱三就脱离鱼市贩卖后,就与灵曲酒肆谈好,专门供应鲜鱼,每三日一次。
秦淮、长江、秣陵这段水路,靠近长江出口,接于东海,其水性乃半咸半淡带着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