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一六章 台湾的工厂(2 / 3)

着郑正坤严肃的问道。

毕竟这个黑胶工厂算是现在公司最大的问题了,解决的不好只怕后患无穷。

听到陈父的话郑正坤心中一叹,知道黑胶工厂可能面临被肢解的可能心中十分的痛惜。

不过他自己也了解这是新公司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新公司很可能因为这个无底洞而再次陷入泥沼。

定了定心神郑正坤苦涩的说道,“就算是成为了台湾的第一唱片公司,恐怕也只需要工厂全部产能的百分之三十就足够了。”

陈父闻言继续问道,“如果成为亚洲唱片公司巨头之一呢?”

郑正坤、陈淑芬以及段氏兄弟听到陈父的话都是心中一惊,看来自己的小老板野心不小,居然想要成为亚洲唱片公司中的巨头。

不过现在一切都是未知,以前谁也没想到陈朗能够收购海山这个重病的巨人,那么未来究竟如何谁又能说的清呢。

郑正坤压下自己的惊讶,认真的想了想分析到,“现在的唱片市场可谓是越来越繁荣,未来几年唱片的销量绝对会不断快速的增长。

但是录音卡带以及新出现的cd必定会对唱片的销量产生冲击,具体有多大的影响还未可知。

如果未来我们的公司真的成为了亚洲唱片公司巨头之一的话,保守估计也只需要现在黑胶唱片工厂产能的百分之六十左右。”

听完郑正坤的话,大家不得不为他当时的魄力而震惊。

七十年代中后期的唱片市场可没有现在繁荣,在当时就敢投资建设亚洲规模最大的黑胶唱片工厂,可见当时海山的霸气和辉煌。

只是没想到此举后来成为了海山的无底洞,将海山拉下了巅峰直至谷底。

现在陈朗收购了海山,又成为了新公司的烫手山芋。

陈父皱眉认真的思考起儿子在自己来台湾前的一番话。

其他在座的四位也是紧盯着陈父不说话。

对于现在的新公司来说,黑胶唱片工厂的处理至关重要。

虽说公司的管理交给了他们,但是真正可能关系到公司发展生存的问题,还是要让老板做决定,这点人情世故在座的自然明白。

而且这个问题就像个烫手山芋,他们也不好或者不敢做决定。

陈父看到其他四人严肃的表情,想了想说道,“关于黑胶唱片工厂的处理,朗朗觉得是保留下现在工厂产能的百分之七十,剩下的百分之三十的机器设备等资产可以低价处理掉,收回来的钱还是用作公司发展。”

“低价处理的话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