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楷手下的虽然是残兵败将,但是也有两万人呢,虽然多数都是中看不中用的货色,但是第一师的第二旅却依旧是个硬骨头!
如今听孟恩远说要借人用,也是理解孟恩远的想法,第一军的参谋人员虽然不少,但是专业素质和参谋部里,尤其是作战处的参谋们相比素质相差还是比较大的,其他军、师、旅的作战参谋虽然都是优秀的年轻军官,但是基本上是北洋军校、奉天军校本土培养的军官,但是作战处里的作战参谋们大多是留学生和进修生,军衔最低都是少校,并且以中校居多,这要是到野战部队里任职,基本上都是团长的候选人。
杨德明想着自己作战处里人不少,而且近期也不需要组织和当初入关作战、唐山战役那样的大规模的作战计划,区区一个霸州战役还用不了作战处那么多人力资源,借调几个人给孟恩远的第一军问题不大。
当即道:“这当然没有问题,我回头挑几个让他们到第一军协助作战!”
孟恩远道:“嗯,如此就谢过了,对了,我听说你手底下的三科科长方庆坤少校也在,能不能把他也调过来?”
杨德明有些惊讶看着孟恩远,没想到孟恩远这个中`将军长级别的人还知道自己作战处下面的那些作战参谋们,而且今天既然能够说出方庆坤的名字,想必是对此人也有着极深了解的。
“孟军长您倒是好眼光,这方安卿的能力在今年一干归国的留德同僚里也算顶尖了,既然您开口了我就让他过去第一军帮几天!”
方庆坤,字安卿,山东聊城人,此人和诸多北洋体系内的军官们一样,乃是根正苗红的北洋人,庚子年前袁世凯担任山东巡抚时期,他投入武卫右军之中,由此此人投军前乃是秀才,加上年轻好学很快就是进入武卫右军随营学堂就读,而当时赵东云还在武卫右军随营学堂担任教习,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方庆坤算得上是赵东云早年的学生之一,随后该人和其他诸多学子一起被袁世凯送往德国留学,和杨德明、李想等人考入了柏林军事学院不同,此人在德国就读的是普通士官学校,今年年初回国后和李想、伊良旭、康殿桥等人直奔沈阳投奔赵东云。
并被授予少校军衔,在作战处任职二等参谋,数月后也就是奉军入关前夕,由于奉军大举入关在即,抽调了陆军司令部,尤其是参谋部的大量军官充实野战部队,作战处原三科科长被调往第十师高升第三十九团团长,于是这个方庆坤也就趁机升任作战处第三科科长。
其人由于能力出众,虽然陆续回国投奔赵东云的留德学生不少,但是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