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田等人。
随着李元军手下的重机枪嗒嗒声,收割着一个又一个第六镇士兵生命的时候,韩多田所部的战壕上也是激起烟尘点点,随着敌人重机枪的一个长点射打过来,一连串的子弹在战壕掩体上扫射而过,而多发子弹却是直接击中了趴在战壕上射击的子弹身上,其中一个人的脑袋更是被掀翻了一半……
哪怕是战壕时代,也不可能说防守方就能够安安稳稳的呆在战壕里开枪不受一点伤亡了,实际上伤亡依旧会很大,一战的欧洲西线里,人们听说的大多是发起进攻的英法士兵被德国机枪一天杀伤好几万,但很少人会去关注,其实作为防守方的德**队死的也不少。
在阵地战的年代里,其实大规模战役大多都是绞肉机类型的,都是你死我死大家死,就看谁先受不了导致全面崩溃。一战的德国之所以惨败,不是因为什么坦克的出现,资源的紧缺,理由简单的很,就是玩绞肉机玩不过英法两国,换句话说德国人可以去送死的人没有英法多……
所以当李元军指挥着他的两挺重机枪给进攻的第六镇两个营,上千名士兵制造重大伤亡的时候,对面的第六镇也是用火炮以及重机枪进行压制,而且也是取得了不俗的战果。
席鹤知再一次从隐蔽的指挥部观察战壕上下来,然后一脸深沉的道:“给标部去信,请求标部的炮火支援!”
席鹤知虽然得到了后方一整个炮营的支援,但对于目前的战局而言依旧是不够用的,而席鹤知的第二营本身只有两门八十毫米迫击炮的营属火力以及两挺重机枪,至于六十毫米的迫击炮那是队级火力,上不了台面。
第三镇的装备编制里,和其他的北洋部队有所不同,因为很多装备尤其是重机枪和迫击炮这两种大多是赵东云自己掏钱采购的额外武器,所以各种编制大多也不算正规,再加上第三镇的武器装备水平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去年开始受到奉天编练其他两个镇部队的影响以及日俄战争时期呈现的各种战术影响,造成第三镇的装备编制一直都不太稳定。
比如说火炮方面,本来北洋军已经制定了标准编制,那就是一个营十八门,第三镇之前也弄过这种编制,但是去年为了编练奉天两个镇,抽调了诸多炮兵人员甚至现役火炮过去,造成第三镇的炮兵部队不满编,后来一直都是欠缺了十几门的火炮。
一直到入关前夕才从奉天两镇抽调了火炮,重新补满了一营十八门,然而这个编制让很多炮兵军官有所意见,认为一个营所辖的火炮过多,影响机动力,认为还不如在师属炮兵标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