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这是因为什么在生气?”
朱祁钰简单的将这件事说了说,这是外廷之事,本不应该跟冉思娘说,可明天坊间就传开了陛下天怒,邸报再一贴,天下人也都知道了陛下为何生气。
冉思娘叹了口气说道:“夫君,其实这些畸零女户,若不是这些博爱乡,怕是也活不下来。”
“这些畸零女户,自然是有身世悲苦之人,养不活卖掉,也有是父母贪图银钱,自己卖的。”
朱祁钰心中怒火骤然再起,他当然知道冉思娘并不是在为这些耆老求情,而是提醒他,既然要消灭这些榨干畸零女户骨髓的人渣,那就要想办法给畸零女户一条活路。
朱祁钰咬着后牙槽说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朕也知道,肯定有一些狠心的父母,把这些孩子卖掉,但是有几成?一成?”
“我们就按三成算。”
冉思娘摇头说道:“哪有那么多狠心的父母。”
三成?
畸零女户里,有一成是父母狠心,就不错了。
冉思娘这么说是有她自己的依据的。
卖掉是最狠心的父母,养不起的时候,多数父母会选择溺婴,而不是卖掉。
在两宋的时候,苏轼在黄州做团练副使的时候,就发现当地百姓:「近闻黄州小民贫者,生子多不举,初生便于水盆中浸杀之,江南尤甚。闻之不忍。」
类似的记载数不胜数。
两宋的朝廷富得流油,但是百姓却是困苦难捱,生了孩子直接溺死。
大明律·杂律中规定,诸生女溺死者,没其家财之半以劳军。
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溺婴的风气,民间溺婴依旧是数不胜数。
大多数的父母是知道把孩子卖到博爱乡后是什么模样,所以情愿溺死,也不让孩子在人世间受苦。
朱祁钰连连摆手说道:“不,我们就按他三成算。”
“六个博爱乡共计十万多畸零女户,这里面就有七万女子,都是被各种手段买来的!”
“比如这几条,博爱乡丙寅村,正统七年大水漫安庆,他们以三斗米每个人的价格,买了三千畸零女户,厚仁乡戊辰村,在景泰二年湖广旱灾,他们用两斗米,买了四千女户。”
“自秦岭淮河以南,大明的湖广等地,亩产近五石,福建、浙江、苏松地区,一年三熟,亩产接近十石。”
“朕想不明白,如此肥沃之地,为何百姓会被逼到卖儿卖女的地步?”
“朕为天下主,为大明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