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舶司这一年,最多的事儿,就是打响马,打倭寇。
而且这倭寇背后的主子,显然是大明人,他们那些个倭寇首领,多数都是说汉化,用汉字。
李宾言不由的想起了李善长旧事,李善长因为什么罪名全家七十七口被族诛?通倭。
李善长真的通倭了吗?李宾言并不清楚。
但是现在有人在通倭绝非虚妄之事。
朱祁钰点头说道:“在京休息几日,还得有劳李御史再去密州了。”
“还有一事麻烦李御史了,唐贵人的父亲唐兴,你看着点他,前些日子,跑到济州岛去了,二十多天音信全无。”
朱祁钰说起了唐兴,唐兴是锦衣卫,本身行动就很自由,主要是为了督办倭寇背后靠山之事。
但是这二十多天音信全无,也着实有点吓人。
“臣无能,看不住唐指挥。”李宾言想到了唐兴,就是头皮发麻,那是陛下的老丈人,而且唐兴办的事正事,他怎么管?
朱祁钰知道李宾言的难处,笑着说道:“唐贵人有喜了,你告知他,他自然会有所收敛,查案之事不急,一步一步来。”
李宾言眼神一亮,赶忙俯首说道:“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陛下膝下二子一养子两女,现在又有喜讯,是好事。
这是大明的国本,皇嗣多几个好,若便是有夭折,也有皇嗣。
好事。
李宾言和朱祁钰沟通了很久,主要是密州市舶司的贡舶和商舶分流之事,以及一些海贸货物定价之理。
还说了许多李宾言听来了的海贸诸事儿。
“大明废置交趾三司,大军回撤,安南复国,黎利僭越称帝,可是这交趾的百姓,日子并不好过。”李宾言谈起了交趾三司之事。
安南复国之后,僭主黎利称帝,但是交趾三司十七府,百姓过得十分的困苦。
因为他们需要用米粱换的大明的货物,这就导致了百姓颠沛,多有反叛,频受战乱。
朱祁钰无奈的说道:“交趾三司日后再议,朕手中无强盛海军,如何攻伐?若是轻易征伐,僭主黎利和麓川思机发沆瀣一气,麓川战事再起,非朕所愿。”
“只能再苦一苦交趾三司的百姓了。”
兴文匽武是个大事,大明的陆军实力降低,大明的海军实力几乎等同于没有了。
这二十多年的兴文匽武,大明要补课的地方还有很多。
在朱祁钰心中,交趾三司,那是太宗文皇帝打下的领土,因为兴文匽武而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