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865章 安全问题(2 / 4)

豪门医少 叨狼 3264 字 2021-07-28

情报,是指用合乎职业伦理的方式收集、分析和传播有关竞争者的情报。但是现在的竞争情报专家,大多会使用非常规情报收集手段。

以色列媒体曾经连篇累牍地报道了该国史上最大的商业间谍案——“特洛伊木马”。

在这个案子当中,以色列几家知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涉嫌雇佣著名私人侦探事务所的侦探,利用互联网非法窃取商业情报。

被警方逮捕的私人侦探中,包括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前特工,涉案公司则涉及卫星电视、移动电话、汽车销售、办公用品等行业,受害企业多达数十家,其中公关广告公司是最大受害者。

商业间谍丑闻曝光后,以色列公司加强了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发现受害公司的计算机主机系统都受到了“特洛伊木马”病毒的侵袭,这种病毒不是以破坏系统为目的,而是让商业间谍可以随时进入系统窃取资料,然后转卖。

据以警方估计,以色列商业间谍获取的商业机密累计市场价值高达数亿美元。

由于网络安全技术不断提高,商业间谍通过黑客手段获取商业机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商业情报市场价水涨船高。

在各国商业间谍中,日本的商业间谍活动最为活跃。

二战结束后不久,日本就建立了一个与西方国家谍报工作范畴不同的全球性情报搜集系统,以搜集经济技术情报为首要任务,政治军事情报只占一成到一成半左右,日本的一些工业大学甚至专门开设“商业间谍”课程,为日本公司培养商业间谍和反间谍人员。

日本在战后经济恢复能如此迅速,其汽车、摩托车、摄像机、电视机、手表等产品能进入并占领欧美市场,首先要归功于得力的情报工作。

日本一名情报专家曾经承认,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都来源于竞争情报。

此外,日本企业收买海外情报出手阔绰,对一般的商业和技术情报,出价五万到十万美元,如果情报重要,则不惜代价。

上个世界二十年代初,日立公司就花了五十万美元,买通美国ibm公司职员,套取情报,日本化工企业为探听美国杜邦公司的秘密,甚至雇间谍乘飞机在杜邦公司制造厂上空盘旋拍照。

一些企业一方面拼命要派情报人员搜集别人的商业机密,另一方面,又设法要找专业人员守住公司机密。

一方面,商业间谍所使用的工具越来越高科技,另一方面,反窃密的手段也日益先进。

你把窃听装置做得微型,我就装上保密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