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言谈举止之间所表现出来的默契程度,也让林萧看了有些好奇。
这两位章程市的党政领导之间的关系,似乎也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以好,或者不好来描述
事实上,林萧也知道,官员之间的角色关系,这确实有点儿太复杂了,其间强弱,是公开规则、个人能力和当地官场既有力量的综合体现,很难简单概括。
在国内,地方党政一把手之间的平衡,也是政治正常运转的核心问题之一,两人的“和”与“不和。”直接影响当地政坛生态。
按照国内的规定,党政一把手之间,比如市委书记和市长之间,是有各自不同的分工的。
说简单点,就是市委书记统领党的部门,主管干部调配,市长统领政府部门,负责经济发展,一个管人,一个管钱,各有侧重。
同时市长作为市委副书记,又要协助市委书记工作。
但政治从来都是一个复杂的均衡,由此挑选合适的党政一把手“搭班子。”才会成为上级组织部门的重要任务,并为此而费尽心思。
在县、乡这个层级上,书记往往处于强势的地位。
这是因为一个县事务其实并不多,党政事务也难分清,再加上基层干部人数有限,如果县委书记在该地提拔过一轮下属官员,政治威望就会尤其牢固。县委书记若是自觉一些还好,否则的话,县长很容易被架空,导致县委书记说话是规矩,县长说话只能算意见。
实际上,县委书记的强势几乎已是公认,由此防控县委书记的霸权,甚至成为一个官方动作,一些省份就专门有《县委书记岗位风险预警防控办法》这样的规定。
而到了市一级,市委书记和市长之间的关系,就会更趋平衡。
首先党政之间,可以各自有更清晰的分工界限,而且到了地市这一级的官员,谁若过分出格,对方与省里甚至中央都有交流渠道,很难有霸权的存在。
若碰上强势市长,面对市委书记的干涉,往往会以党政之间公开的分工规则和法律赋予政府首长的权力为依据,进行有力的回击。
情况稍有不同的是省会城市,这是因为一般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都会是省委常委,是副省级官员,而且作为省委常委,可以直接影响市长的调动,比身为正地市级的市长权责上自然更有优势。
但因为省会城市就在省委、省政府一把手的眼皮底下,各方反而会更加遵守规则。
至于到了省这一级,省委书记和省长之间,则少有明显的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