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7章(2 / 3)

破不堪、中途落幕的一生。

千古流传下来,无数人想要弹奏这首曲子,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演奏完成。

都会因为承受不住曲子的压抑和绝望从而郁郁寡欢,严重者会因为情绪太过悲观而导致精神崩溃。

洛晚是疯了吗竟然挑了这首曲子!

原本的担忧一扫而空,赵希灵身心舒畅地端起一杯水,以一副看好戏的表情,玩味地看着大屏幕。

洛晚静静地坐在舞台中央,低眉顺眼,回忆《荼靡》创作背后的故事,寻找与琵琶女的共鸣。

荼靡是夏天的最后一种花,开到荼靡,便没有退路,也不能继续美丽。

代表着无尽的绝望与颓废,也代表着女子的青春已经过去。

琵琶女是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被逼卖笑讨欢、摇尾乞怜,悲惨的生活令她痛苦、绝望,年轻时尚可以色侍人。

然而青春逝去美貌不再,她还剩下什么呢。

郁郁寡欢和无尽的悲凉,《荼靡》是她对悲惨命运的不满和发泄,是对生活的悲哀与绝望。

这是流传最广的说法,然而洛晚并不这样认为。

她曾经详细了解过关于《荼靡》的创作背景。

琵琶女的身份是一位官宦小姐,曾经有一位青梅竹马的少年郎。

然而父亲遭人陷害入狱,抄家灭族,她被贬为奴,成为最低下的琵琶女。

身份的差距如同鸿沟,她连对少年郎的喜欢都没有资格说出口。

终日郁郁寡欢,悲伤之余写下《荼靡》。

而她自杀的那天,正是少年郎封侯拜相、迎娶娇妻美妾之日。

那位少年郎在历史上是位名人,洛晚正是从他的生平记载中看到了关于琵琶女的只言片语,从而还原出这段创作背景。

荼靡花开,爱到荼靡。

它代表的不仅仅是青春已成过往,还昭示着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感情到了尽头。

这是一种伤感的花,琵琶女也许想通过这首琵琶曲,表达对命运的不公与绝望。

但更多的,应该是想将那份还没说出口就已经逝去的爱情表达出来。

无法说出口的爱......

洛晚轻轻地闭上双眼,心脏的位置隐隐作痛。

琵琶女的感受,她比谁都能切身体会。

因为,她曾经那么深那么深的爱过那个男人,然而过去的终究过去了。

那段无人知晓的感情,还没盛放,却已调零。

陆寒川,你永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