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七十二章 咸虾栏(2 / 4)

,虽然他效忠的是腐朽的清王朝,但也只能说他的目光短浅或者说思想不够开放,而不能说他那个人就是坏人。

忠勇刚毅四个字,那就是对纳兰元述个人最好的描述,忠字第一,勇字第二。可惜的是纳兰元述生错的年代,除了清末之外,纳兰元述那样的人不管在哪一个年代都会是一位大英雄一样的人物,但惟独在那个年代里不行,尤其他本身还是满族人。

事实上在电影中,纳兰元述自己也明白,也一直在强调自己是身不由己。纳兰元述对腐朽的清王朝以及当局很不满,但是却无能为力,他个人的见识和眼光限制住了他的思想,所以只能在身不由己的过程中慢慢的随着那个腐朽的王朝一起衰落。

在最后的决斗中,黄飞鸿说你也一样无路可走。黄飞鸿说的是纳兰元述杀了英使馆参赞,无路可走了。

但在纳兰元述的心中,却已经明白,即便是杀了那个参赞的事儿不暴露,他也一样无路可走了,或者说是他已经预料到清王朝的消亡,但是却又找不到别的出路,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

那个时候的纳兰元述心中,他所坚守的信念“忠勇刚毅”已经开始动摇,或者说已经崩溃了,尤其是那个“忠”字。因为他知道清王朝已经没有了活路,可是却又找不到别的路,那个时候的纳兰元述,其实跟白莲教那些神功护体梦破碎的教徒一样。

人的信念和信仰一旦破碎,那整个人死或者不死,就完全没有什么区别。而支撑着纳兰元述跟黄飞鸿决斗的,也就只有他身上的那一身官服以及一身的武艺了。

每次想到纳兰元述的死,周三心里就有些堵,事实上在那个年代里,孙文陆浩东那样的先行者很少,而最多的是纳兰元述那样的迷茫者,有学问有能力,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处在一种完全迷茫的状态中。

或许从这个角度来讲,纳兰元述的死也是他解脱。对与错不在于纳兰或者黄飞鸿甚至孙文陆浩东,而在于那个时代,在时代的洪流中,他们都太微不足道。

一边走,周三一边在心里暗暗计算等会儿该怎么做,论武力的话,肯定不是黄飞鸿或者纳兰元述的对手,特别是使用布棍的纳兰元述更不是一般人能对付的。

要不是黄飞鸿的应变能力实在很强,那他也别想那么快的杀掉纳兰元述。

到了咸虾栏,陆浩东找到由他亲自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以及那本名册,在离开的时候,周三走在最前面,在原来的电影中应该是梁宽的位置,只是现在的梁宽已经被周三给安排到船上照顾十三姨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