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问题是,不撕破脸皮,晋朝的官吏照样不给他们好脸色,撕破脸皮,又肯定会招来疯狂的镇压。
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
当时马兰羌的首领和卢水胡的首领一咬牙一跺脚,当即拍板决定。
为了马兰羌和卢水胡的未来,造他娘的反!
当然在造反方面,这两位仁兄绝对不是当带头大哥的料,他们是看到匈奴人、氐族造反之后,才决定造反的。
这两个胡族,他们既想恢复祖上的荣光,又不想听命中原王朝,更不想造反之后捡不到便宜,还不想造反的时候多出力...
反正他们两个就属于是那种占便宜没够,还蹬鼻子上脸的典型。
当时郝度元联合马兰羌和卢水胡的部族人马,开始进攻北地,并且仗着他们人多和鼓动宣传各胡族和汉族仇恨的优势,杀掉了北地的太守张损,然后进犯冯翊。
郝度元攻打冯翊的目的很简单,因为他哥是被当地的都尉杀掉的,于情于理,都必须要打下这座城池来为他哥哥报仇。
当然,这只是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冯翊当时驻守的太守叫欧阳建。
正是在洛阳被王生啪啪打脸的欧阳建同学。
欧阳建同学之所以成为郝度元攻打冯翊郡的原因,就是因为欧阳建是一个牛人。
牛就牛在,他什么事儿都不管。
欧阳建是一个典型的油瓶倒了都不想去扶的人。
虽然他出身不一般,舅舅还是与王恺斗富中胜出的石崇,但西晋的官场,早就让他失望了。
对官场仕途心灰意冷,很多事情他是有心想管,但是又觉得自己改变不了,所以索性采取了混日子的态度来对待。
郝度元带领的少数民族部队浩浩荡荡杀到冯翊城下,欧阳建象征性的组织当地守军抵抗了一阵,然后就被打败了。
之后便回了洛阳混日子。
清谈赋诗,不亦乐乎。
欧阳建失败之后,朝廷又新派了另外一位大将来征讨郝度元的部队。
这个人叫解系,为人相当正派。
当时朝廷听闻匈奴郝度元联合西北各部落胡族叛乱,于是决定派征西将军赵王司马伦前去平定和解系一起去平定叛乱。
赵王司马伦,去了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倒霉。
这次也不例外。
在对郝度元的战役之中,司马伦的心腹孙秀一直和解系争夺军事指挥权,经常互相上奏疏打对方的小报告。
朝廷自然知道解系的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