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曹魏立国之初先修北宫和官署,其余仍保持东汉十二城门、二十四街的基本格局。
公元227年,魏大举修建洛阳宫殿及庙、社、官署,以邺城为蓝本,正式放弃南宫,拓建北宫,把原城市轴线西移,使其北对北宫正门。
在这条大道两侧建官署。
又按《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之说,在大道南段东西分建太庙和太社,北端路旁陈设铜驼。
曹魏时还在洛阳城西北角增建突出城外的三个南北相连的小城,称金墉城或洛阳小城,南北长1080米,东西宽250米,内建宫室,城上楼观密布,严密设防,是受邺城西北所建三台的影响而建的防守据点,是当时战争环境下的产物。
洛阳城内的居住和商业区仍是封闭的里和市。
随着魏晋实力的增强,洛阳的城外也出现了市和居住区。
西晋统一全国后,洛阳遂成全国的首都。
其特点是宫殿在北面正中,宫门前有南北街直抵城南面正门,夹街建官署、太庙、太社,形成全城主轴线,其余地段布置坊市。
王生是从西明门入城的。
往上穿过金市,便到了金镛城,再从金镛城转道长秋宫。
在这里,王生也是看到了洛阳有名的百尺楼。
过了百尺楼,便是长秋宫的地界了。
长秋宫实在是太大了。
原本这个小内监与王生说长秋宫已经到了,王生以为马上便可以见到贾南风了。
不想走了一刻钟,这小内监脸上还是一副还没到的模样。
好在王生也算是有耐心的人。
三弯五转之下,走了接近半个时辰,这小内监才堪堪停下脚步。
“小郎君。”
小内监有些严肃的看着王生。
“这里面,就是圣皇后所在的宫殿了。”
王生看着这小内监的模样,也知道他是要说让他注意的点。
进宫见皇后,本来也应该是很正式的才对,但这架势看起来,比见太子时候要随便得多了。
当然...
其中可能有王生已经去过太子宫的原因了。
“內官有何见教?”
“见教自然是有一些的。”
原本的话,这小内监自然是十分嚣张的,但是他知道王生的不寻常之后,自然也不敢摆架子了。
这家伙虽然是寒素出身,此时也还是一介白身,但能不招惹,还是不要招惹得好。
“入宫觐见的一些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