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十七节 铸得青锋向青天 一(1 / 4)

回头万里 青玉 3172 字 2021-06-05

?

为了更好地帮助丁蓉的伤势恢复,宋君鸿一行人干脆在吉平城里多待了六日,等到丁蓉的伤口基本都开始加疤时,一行人才又重新策马上路。

三月十七,他们终于接近了此行的目的地,大宋朝淮南东路的首府所在地——扬州。

尽管此时还只是走在城郊的荒野之上,但已是春回江南,绿起淮扬了。

舒目望去,路旁已经有一丛丛的春草开始萌发,沐浴着清新的阳光和雨露,体现着生命蓬勃的生机。唯一遗憾的是,路上行人却是不多,使的这一切于一片翠色中却又透出一股子春寒。菊子娘挑开马车的车帘向外看了一阵,叹息着说道:“此时的临安,大概已是城郊外踏春的游人如织了吧?”

丁蓉也曾在临安城待过,她想了想临安春来时的盛况,接口说道:“婶子说的不错,此时的临安,应正在富态悠悠的大好时间,有客商们南来北往的贩货不断进出,有各地进京办事的官员络绎不绝而来,更有那善男信女们出城去寺庙中烧香拜佛,有孩子在追逐着的风筝,湖边的婀娜的柳条下,才子佳人们的风流佳话无时无刻的不在上演着。”

宋君鸿目光迷离一下,又看了看身边的春色,叹道:“可惜了,天下的春色本无二致,可惜在一场兵祸之下,这里却是繁华曲寂、静水流深了。”

宋君鸿的叹息是有原因的,扬州,原本是并不输于临安城的繁华所在。大宋立国的头一两百年间,淮南东、西两路曾是天下间极富裕的所在。宋代除了“与士大夫共天下”这种尊儒重文的国策外,对民间商业活动的管制也是极为宽松,各类民间经济在此时得到高速发展,这才造成了大宋朝富名远扬的时代特点。而在这种风气下,淮南东路的扬州和楚州等主要城市更是一举成为唐朝之后的新兴商业中心,成为富裕的代名词。在北宋之时,淮南东路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各路的前列,可以说是宋廷赋税、食货重要来源。

靖康之耻后,宋庭于建炎年间被迫南迁,这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二次衣冠南渡。与上一次一样,都是在异族入侵的战火下而悲怆大迁移。此时,淮南两路建制仍在,但因其慢慢转变成为了宋金交战的主战场之一,对于江淮地区的经济在战争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几经争战,无数男儿的鲜血洒下落不明后,淮河成为北方的金和南方的南宋的边界线。

辛弃疾的词中曾有“烽火扬州路”之句,可见此地在近五六十年间战争的频繁。

如今,大量的家园在战争中被毁弃,此时尽管春回人间,但又有多少家庭能重归平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