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兵的发动顺序调换一下那么简单,没有灵活机变的头脑,敢于刺刀见红的勇气,根本玩不转。
将事情大概捋清的马悍更为好奇,制定这连环计的是谁?指挥作战的曹军将领是谁?
答案很快就要揭晓。只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诱饵被敌军吃掉。而在破除敌军埋伏之前,又无法及时支援。这感觉还真是不好受。尽管他自始自终,都没有把这支下邳军纳入到白狼营体系中的打算。
马悍经过多方观察。这些下邳兵不是老兵油子,就是桀骜难驯的山越人,要把这些兵痞溶入白狼营难度很大。拆散他们打入白狼诸营中吧,只怕与白狼营战士格格不入,甚至会把一些不良习性带入军中;让他们自成一营吧,又极易形成山头,尾大不掉。
在这方面,曹操就是前车之鉴。曹操收降数十万黄巾军,择其青壮编之为青州兵,虽然一时解决了兵员短缺的问题,但他们的表现却令曹操大伤脑筋。这些青州兵打比他们弱的对手、打顺风仗可以,比如打陶谦。但碰上难啃的骨头就不行了,比如吕布。而且还是动乱之源,比如张绣反叛,青州军就趁机作乱。
除此之外,人多嘴多,当兵自然就是吃粮,这令曹操为军粮之事伤透了脑筋。曹操可是三国兵法大家,注解过孙子兵法十三篇,更有丰富的统兵经验,可就是这样,到底也没能把这支散漫惯了的军队整治好。最后是磕磕绊绊,费老鼻子劲歼灭了兖、徐各路军阀,得到大量新老兵,最终陶汰掉青州兵。
马悍可不认为自己在这方面能比老曹做得更出色,这些难以改造或改造成本太大的军队(估计洗脑都要多花一倍时间),最好还是不要吸收进来,以免消化不良,最终损害“机体”。与之相比,马悍更愿意吸收良家子为兵,尽管这样的新兵缺乏经验与技能,但在一张白纸上作画,远比满是涂鸦的废纸更好。
“身为军人,你们总算是死在战场上,而且是与曹军力战而亡。九泉之下,也算是有面目面对那些死在你们屠刀下的淮阴百姓了。”马悍用力吐出一口胸臆间的浊气,驱散心中那种有力难施的憋闷,“安心走吧,我虽不能救你们,但却可以为你们复仇!”
战争,总难免要有牺牲,如果这牺牲能带来一场胜利,那就值得。
一名白狼悍骑什长飞驰上山,跳下战马,快步跑到马悍身后,大声跪禀:“禀城守,已遵城守指示,徒步从山后包抄,于伏兵背后发动袭击,清除曹军全部伏兵共计一百零七人,杀死六十三人,其余尽被俘虏,未惊动下山敌军。我军轻伤七人,无阵亡。”